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无刷化双端口磁通切换电机在混合动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13:10

  本文关键词:无刷化双端口磁通切换电机在混合动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端口电机 磁通切换电机 增程式电动汽车 汽车工况 多模式驱动 混合动力拓扑


【摘要】:为了有效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新能源电动汽车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研发的热门车型,其中增程式电动汽车作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一种,因其工作模式多样、续航能力强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增程式电动汽车为研究背景,研究了一种新型无刷化双端口磁通切换电机(Brushless Double Mechanical Ports Flux 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otor,简称BDMP-FSPM电机),该电机在具备永磁磁通切换电机的诸多特性的同时,拥有两个输出机械端口,从而为其多模式运行提供了基础。通过将这种电机与行星齿轮相结合,构成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混合动力系统拓扑,实现了该车型的双电机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多种运行模式的动力高效合成与能量合理分配。文中研究了BDMP-FSPM电机及其动力拓扑在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运行模式,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这种混合动力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常用的动力结构。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BDMP-FSPM电机的结构特点和运行原理,推导出其数学模型。同时详细说明了该电机结合行星齿轮的动力拓扑结构以及工作方式。其次,利用MATLAB软件,根据数学模型搭建BDMP-FSPM电机的本体和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电压矢量控制实现对BDMP-FSPM电机的独立运行及包含动力拓扑的多种运行模式仿真验证。最后,加工了一台BDMP-FSPM电机的原理样机,设计了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并基于该电机搭建了相应的的混合动力实验平台。利用该平台对电机本身的驱动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结合行星齿轮和发动机的动力拓扑及其各种运行模式进行了模拟实验。理论仿真和实验研究表明,该双端口电机及其动力拓扑能够满足增程式电动汽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动力合成与分配,同时具有集成度高、控制灵活等优点,在现代增程式电动汽车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双端口电机 磁通切换电机 增程式电动汽车 汽车工况 多模式驱动 混合动力拓扑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2 电动汽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2-14
  • 1.2.1 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12-13
  • 1.2.2 增程式电动汽车13-14
  • 1.3 双机械端口电机及其动力拓扑研究概述14-17
  • 1.3.1 双机械端口电机15-16
  • 1.3.2 双机械端口磁通切换电机16
  • 1.3.3 动力拓扑结构16-17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7-19
  • 第二章 BDMP-FSPM电机及其动力拓扑的数学模型19-30
  • 2.1 BDMP-FSPM电机的工作原理19-22
  • 2.1.1 FSPM电机结构19-20
  • 2.1.2 FSPM电机运行原理20-21
  • 2.1.3 BDMP-FSPM电机结构21
  • 2.1.4 BDMP-FSPM电机运行原理21-22
  • 2.2 BDMP-FSPM电机的数学模型22-26
  • 2.2.1 电压方程22-23
  • 2.2.2 磁链方程23-25
  • 2.2.3 转矩方程25-26
  • 2.2.4 运动方程26
  • 2.3 基于BDMP-FSPM电机和行星齿轮的动力拓扑结构26-28
  • 2.4 行星齿轮结构的数学模型28
  • 2.5 本章小结28-30
  • 第三章 BDMP-FSPM电机的多模式运行及仿真分析30-38
  • 3.1 BDMP-FSPM电机的控制方法30-31
  • 3.2 基于BDMP-FSPM电机及其动力拓扑的控制策略31-33
  • 3.3 BDMP-FSPM电机及其动力拓扑的工况仿真33-37
  • 3.3.1 外电机单独驱动33-34
  • 3.3.2 内外电机同时电驱动34-35
  • 3.3.3 外电机驱动内电机发电35-36
  • 3.3.4 外电机电驱动内电机连接发动机驱动36-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BDMP-FSPM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实验平台38-52
  • 4.1 BDMP-FSPM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38-43
  • 4.1.1DSP简介38-39
  • 4.1.2 电流检测电路39-40
  • 4.1.3 过电流保护电路40-41
  • 4.1.4 位置检测电路41-42
  • 4.1.5 驱动电路42-43
  • 4.2 BDMP-FSPM电机控制器的软件设计43-47
  • 4.2.1 主程序模块43-44
  • 4.2.2 CPU0定时器周期中断模块44-46
  • 4.2.3 位置和速度计算模块46-47
  • 4.3 实验平台47-51
  • 4.3.1 BDMP-FSPM样机参数48-49
  • 4.3.2 实验平台的搭建49-51
  • 4.4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BDMP-FSPM电机及其动力拓扑的实验验证52-69
  • 5.1 内电机实验52-55
  • 5.1.1 内电机稳态实验52-53
  • 5.1.2 内电机带载启动53-54
  • 5.1.3 内电机变速,,变载实验54-55
  • 5.2 外电机实验55-58
  • 5.2.1 外电机稳态实验55-56
  • 5.2.2 外电机带载启动56-57
  • 5.2.3 外电机变速,变载实验57-58
  • 5.3 内外电机同时运行实验58-60
  • 5.3.1 稳态实验58-59
  • 5.3.2 内外电机同驱变速实验59-60
  • 5.3.3 内外电机反向运行实验60
  • 5.4 结合动力拓扑的电机实验60-63
  • 5.4.1 外电机连接行星齿轮实验60-62
  • 5.4.2 内外电机同时连接行星齿轮实验62-63
  • 5.5 结合动力拓扑的混合动力实验63-67
  • 5.5.1 发动机带动内电机发电实验64-65
  • 5.5.2 发动机参与动力合成实验65-67
  • 5.6 本章小结67-6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9-71
  • 6.1 总结69-70
  • 6.2 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6
  • 致谢76-77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77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菁;;混合动力系统的现状和未来展望[J];轻型汽车技术;2003年11期

2 王哲;钟艳;;基于直线发电/发动机组的新型混合动力系统[J];上海汽车;2007年01期

3 吴铭;丰田新型混合动力系统[J];汽车维修;2000年07期

4 周杰敏,童毅,欧阳明高;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典型瞬态过程仿真分析[J];汽车工程;2003年01期

5 小寒;本田再推新型 混合动力系统[J];汽车实用技术;2005年08期

6 李国洪,刘鲁源,王晓明,陈熙;混合动力系统的台架试验研究[J];汽车技术;2005年11期

7 蔡梦贫;混合动力系统概述[J];汽车电器;2005年01期

8 郭斌;秦孔建;卢青春;高大威;;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和控制方法研究[J];汽车科技;2006年03期

9 杨兴锋;;混合动力系统应用概述[J];商用汽车;2006年05期

10 张卫东;;本田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J];轻型汽车技术;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百朝;杨森林;宋东虹;冯朝昀;杨新琴;;混合动力系统工作原理简述及系统技术特点[A];第七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叶先军;张炳力;王希珍;;ISG型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分析及设计应用[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海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研究[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彦秋;张继业;宋鹏云;王国梁;;基于滑模控制的混合动力列车运行控制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5 孙树鑫;刘斌;刘晓亮;张杰;;现代城市有轨电车混合动力系统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综合交通与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谢静思;张永生;;混合动力系统HIL测试原理及关键技术分析[A];西南汽车信息:2011年上半年合刊[C];2011年

7 王金灿;王玲;胡居琦;;制动能量回收与轻度混合动力系统[A];2002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C];2002年

8 张冰战;赵韩;江昊;;节能减排 大力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宫广军;通用与戴-克联手开发新混合动力系统[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张宇星;积极推动混合动力系统本地化[N];国际商报;2012年

3 张蔚;三强联合共同发布新技术[N];中国质量报;2006年

4 莫报;玉柴混合动力系统亮相东盟博览会[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记者 张维维;静音公交诞生滨海[N];滨海时报;2010年

6 郎楷淳 编译;EPA为美国汽车业加油[N];经理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宋丽芳 通讯员 王文斌;“金娃娃”充满希望的“啼哭”[N];中国航天报;2008年

8 (日)八重■武久;丰田混合动力车带来环保新概念[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贾玲;一航电源与中科院签订EVT混合动力系统合作协议[N];中国航空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宁天心;贝来ISG混合动力系统何时能找到婆家?[N];中国汽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喜明;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动力系统匹配与控制优化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朱福堂;单电机多模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架构设计分析与模式切换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杨超;面向公交客车应用的混合动力系统机电耦合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谢长君;基于多模型控制的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系统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加雪;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协调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金龙;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韩兵;单模复合动力分流混合动力系统开发及热平衡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8 岳东鹏;轻度HEV混合动力系统轴系机电耦合动力学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陈启梅;MCFC-GT混合动力系统非线性特征及其协调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曹正策;基于电驱动自动变速器(EMT)的Plug_in并联混合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永艳;脉冲混合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潘雍;混合动力载重汽车控制策略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3 马云龙;机械外骨骼混合动力系统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解泽哲;扭矩耦合式挖掘机液压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马培培;客车插电式四模混合动力系统能量优化与控制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陈禹;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系统及其能量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7 徐天啸;无刷化双端口磁通切换电机在混合动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8 郭迪;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峰;6600型客车混合动力系统造型及匹配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常志江;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匹配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67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067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7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