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车辆电动静液压半主动悬架设计与馈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2:36

  本文关键词:车辆电动静液压半主动悬架设计与馈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动静液压作动器 半主动悬架 馈能 最优控制 能量管理 台架试验


【摘要】:为了实现车辆悬架的减振控制及振动能量回收,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的车辆半主动馈能悬架结构。建立了2自由度半主动悬架力学模型以及EHA作动器的数学模型;设计了EHA作动器,进行了电机特性试验和EHA作动器的馈能试验;设计了EHA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和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利用AMESim与Matlab/Simulink软件对EHA半主动悬架动态性能和能量回馈进行了仿真;设计了EHA半主动悬架试验测试系统,开展了EHA半主动悬架控制台架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EHA作动器馈能效果较好,馈能效率平均为50%左右;与被动悬架相比,在正弦激励和随机路面谱输入下EHA半主动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下降20%左右,减振效果明显。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电动静液压作动器 半主动悬架 馈能 最优控制 能量管理 台架试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5403) 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612112000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JM7271)
【分类号】:U463.33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与执行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可控悬架已成为车辆悬架技术发展的方向[1-6],其中馈能型可控悬架更是当前国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7-10]。关于馈能式可控悬架的研究,在实现途径上主要有机械式馈能和电磁式馈能两种,其中电磁式馈能效率高[11]。电磁式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彩虹;陈士安;王骏骋;;刚度和阻尼系数对LQG控制主动悬架控制的影响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涛,王庆丰,夏仲凯;液压半主动悬架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J];中国公路学报;2003年01期

2 王世明,李天石,贾鸿社;半主动悬架的试验和模糊神经网络控制[J];机床与液压;2004年06期

3 陈龙;汪若尘;江浩斌;周立开;汪少华;;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系统的时滞控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24期

4 尹丽丽,高婷婷;车辆半主动悬架技术和发展趋势[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5 汪若尘;陈龙;江浩斌;张孝良;;半主动悬架模糊动态建模与神经网络控制[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谈丽华;罗寥;;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仿真[J];汽车工程师;2009年09期

7 朱华;;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策略研究综述[J];汽车零部件;2009年02期

8 陈无畏,王其东,王志君,王启瑞,范迪彬,李智超;汽车半主动悬架的非线性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9 陈大跃;汽车半主动悬架的多目标优化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10 陈无畏,朱敏杰,王启瑞,范迪彬,李智超;基于串联型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的研究[J];汽车工程;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佳;王洪礼;葛根;;汽车半主动悬架振动的随机分岔研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许佳;王洪礼;葛根;竺致文;;二自由度汽车半主动悬架随机振动的首次穿越研究[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3 郑玲;高轶男;周忠永;;非平稳行驶条件下汽车半主动悬架复合控制方法研究[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4 郑玲;高轶男;周忠永;;非平稳行驶条件下汽车半主动悬架复合控制方法研究[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方子帆;邓兆祥;阮登芳;朱明;;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6 姚嘉凌;闵永军;蔡伟义;;车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滑模控制试验研究[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余淼;董小闵;李锐;廖昌荣;陈伟民;;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研究及道路试验[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祝世兴;王海军;王鹏;;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车辆半主动悬架的联合仿真[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9 董小闵;李祖枢;余淼;廖昌荣;陈伟民;;仿人智能控制及其在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中的应用(英文)[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八分册)[控制理论与应用(专刊)][C];2009年

10 赵永香;申永军;田佳雨;;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分析[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佳;汽车半主动悬架的首次穿越与随机最优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余淼;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董小闵;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仿人智能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袁传义;半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自适应模糊集成控制及其优化设计[D];江苏大学;2007年

5 梅雪晴;轿车半主动悬架构件的疲劳可靠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6 祝辉;基于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汽车底盘集成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吴参;车辆半主动悬架非线性特性与控制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仕生;车辆可变阻尼减振器半主动悬架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胡庆玉;基于IPSO-BP网络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方子帆;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70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070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f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