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生产线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汽车安全气囊生产线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折袋装置 模块驱动 模糊C均值 模块划分 遗传算法
【摘要】:作为保护乘员安全的不可或缺的安全措施的汽车安全气囊在汽车安全事故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然而它的保护程度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安全气囊时的硬件设备和生产方式。在近些年技术的改革下,硬件设施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生产方式还有待于提高。本文以最优汽车安全气囊折袋方式为基础,结合模块划分新方法进行汽车安全气囊折袋装置的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及数据比较得出最优单一折袋方式,并通过单一方式的组合研究出几种爆破时间最短,对乘员伤害最小的折袋方式:(1)先进行纵向卷绕式折叠,再进行横向直接折叠;(2)先进行两侧堆叠式折叠,再进行上侧卷绕式折叠,下侧折入式折叠;(3)气囊左右两侧分别采用卷绕式和折叠式,再进行平面卷绕折叠。这几种单一的折袋方式为以后进行生产装置模块划分奠定基础。在以往的生产设备的模块划分中并没有将生产设备的材料、寿命、可制造性能等因素考虑进来,基于此种缺陷,以核函数、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遗传算法结合起来研究出了基于核函数的模糊C均值聚类和遗传算法的产品模块划分方法。这种模块化设计方法既能满足产品的功能和结构需求,又提高了产品的模块划分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不仅考虑了产品生命周期两阶段的需求,而且在产品的整体划分和确定最佳聚类数目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将提出的模块划分方法在气囊折袋装置上进行应用,通过功能、结构和可持续性的分析研究,进行定义模块驱动,在基于核函数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模块划分,并应用遗传算法确定最优模块数目。之后应用三维软件进行模块的绘制及装配。文章主要通过基于核函数的模糊C均值聚类和遗传算法的模块划分方法对折袋装置的模块进行划分,实现了模块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折袋装置 模块驱动 模糊C均值 模块划分 遗传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8.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7
- 1.2 相关内容研究现状7-12
- 1.2.1 国内外汽车安全气囊折袋装置研究现状7-8
- 1.2.2 模块化设计及研究现状8-10
- 1.2.3 模糊聚类分析研究现状10-12
-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12-13
- 第二章 提高成员安全效能的安全气囊折袋方式的研究13-22
- 2.1 安全气囊组成结构分析13-16
- 2.1.1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13-16
- 2.1.2 安全气囊的系统组成16
- 2.2 安全气囊展开特性的优化指标16-18
- 2.3 气囊典型折叠方式及展开特性分析18-19
- 2.4 针对新型安全气囊折袋方式功能的实现19-20
- 2.5 本章小结20-22
- 第三章 基于核函数和遗传算法的模块划分方法研究22-35
- 3.1 产品模块划分概念及方法分析22-27
- 3.1.1 产品模块化分类方法的分析22-26
- 3.1.2 可进行模块化设计的产品的基本特征26
- 3.1.3 模块划分的步骤26-27
- 3.2 基于核函数的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27-34
- 3.2.1 部件间的相关矩阵模型27-30
- 3.2.2 基于核函数的模糊C均值聚类(KFCM)的模块划分30-31
- 3.2.3 应用遗传算法(GA)优化聚类数31-32
- 3.2.4 聚类方法有效性的提出32
- 3.2.5 用层次分析法对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相对权重赋值32-34
- 3.3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针对新型折叠方式的安全气囊折袋装置模块划分35-49
- 4.1 汽车安全气囊生产线折袋装置概述35-36
- 4.2 安全气囊生产线模块划分36-44
- 4.2.1 折袋装置功能与结构分析36-38
- 4.2.2 安全气囊折袋装置模块划分原则38-44
- 4.3 安全气囊生产线模块示例44-48
- 4.4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9-50
- 5.1 结论49
- 5.2 展望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4
- 作者简介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文,钟志华,杨济匡;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新发展[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0年04期
2 ;美国公布汽车安全气囊新标准[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0年06期
3 ;电控式汽车安全气囊[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年01期
4 陈守文 ,成一;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2年01期
5 金加龙;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邵冬明,游道华;汽车安全气囊的使用与检修[J];公路与汽运;2002年05期
7 俞庆伟;关于汽车安全气囊[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2年04期
8 何文,钟志华,杨济匡;汽车安全气囊工作性能仿真试验验证技术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9 何彦红;汽车安全气囊装配质量保证系统简析[J];商用汽车;2003年10期
10 陈晓东;汽车安全气囊及其使用与维修注意事项[J];公路与汽运;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素君;陈志永;李楚文;;智能型汽车安全气囊电子控制装置[A];2002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甘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2年
2 王坤;;汽车安全气囊概述[A];“润力杯”全国织造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暨2013织造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董兴德;张雄辉;;汽车安全气囊装置性能实验模拟相似准则及模拟设备[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2006年中国汽车安全气囊产业研究报告[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5 王会让;;2006年中国汽车安全气囊产业研究报告[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6 ;中国汽车安全气囊市场分析[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7 ;中国汽车安全气囊市场竞争优势研究[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武验 特约记者 丁炜;中国将生产汽车安全气囊丝[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柚文;汽车安全气囊有了民族品牌[N];金融时报;2000年
3 晓晨;法国改进汽车安全气囊[N];金融时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魏潇;平安千钧系一“根发”[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5 ;汽车安全气囊呼唤国家标准[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6 陈鹏 任飞 齐涛 黄斌;汽车安全气囊何时该“打开”?[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7 黄毅;呼吁出台汽车安全气囊国家标准[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9年
8 记者 沈莉;汽车安全气囊国标亟待出台[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9 记者 蔡颖辉;汽车安全气囊呼唤国家标准[N];江西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蒋秀娟;汽车安全气囊何时该“打开”?[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奎军;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哲;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汽车安全气囊质量追溯系统[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2 宋连国;汽车安全气囊折袋机恒张力控制系统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3 刘晓飞;汽车安全气囊生产线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4 何文;汽车安全气囊工作过程计算机仿真理论与试验验证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5 陈娜;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报型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算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彭德清;汽车安全气囊误用的测试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盼盼;基于比功率点火算法的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郑祖建;晨峰公司汽车安全气囊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高鹏;基于图像识别的汽车安全气囊装配误差检测系统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10 郭志刚;汽车安全气囊折袋装置的研制与开发[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78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07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