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身焊点载荷的焊接参数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车身焊点载荷的焊接参数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阻点焊仿真 焊点载荷 均衡模型 参数优化 节能
【摘要】:电阻点焊是当今汽车车身生产中最重要的连接工艺。一方面,电阻点焊是车身性能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每一个焊点焊接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可以获得高强度的焊接接头,从而确保车身具有足够的强度、碰撞安全性、可靠性等。另一方面,电阻点焊也是车身生产中重要的能源消耗环节。在汽车批量生产中,因焊接工艺参数的不合理选择导致的焊接飞溅或是虚焊引起的补焊行为,都是对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由于不了解焊点在车身综合工况下的受力情况以及焊点在特定搭接关系下的力学性能,导致部分焊点的强度远远超出其所受载荷,从能耗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浪费;而部分焊点由于强度不足,存在失效的风险。环保、节能与安全是未来汽车企业生存的关键,因此就点焊工艺而言,必须在严格保证焊点质量的同时,把控好焊接生产中的能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当前焊接工艺参数选择方法都还没有综合考虑焊点力学性能和焊点受力这两方面,从而无法确定焊点能否满足车身性能的要求,更没考虑焊接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问题。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开展了焊接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首先,本文深入了解了电阻点焊机理及其数值模拟仿真的理论基础,建立起力场、热场、电场、金属冶金于一体高度耦合非线性的点焊模型,对焊接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通过研究点焊直径与焊点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焊接工艺参数与焊点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模型。其次,介绍了车身力学仿真的基本原理,探讨了提升车身仿真精度的几种手段。提出并定义了焊点负荷的概念,并据此分析了焊点受力情况,为识别危险焊点、优化焊点数量与布置提供重要参考,也为焊接工艺参数的选取提供重要依据。再次,分析了传统焊点质量评价标准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建立了考虑焊点载荷和焊接能耗的焊点质量评价新标准。结合上述对车身焊点载荷及焊接工艺参数与焊点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整合均衡思想,建立起“焊点载荷-焊点力学性能-焊接工艺参数”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构建焊点“质量-能耗”均衡的数学模型,并据此建立了基于车身焊点载荷的焊接参数优化方法。最后,以安全带固定座简易结构为研究算例,对该结构进行了焊点数量及焊点位置的优化。针对优化后的结构,对每个焊点进行了焊接工艺参数的优选并加以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优选的焊接工艺参数,不仅满足该结构对焊点的力学性能要求,还使焊接能耗降低了55%,较好地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电阻点焊仿真 焊点载荷 均衡模型 参数优化 节能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6;TG45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19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3-14
- 1.2 焊接参数优化研究现状14-15
- 1.3 数值模拟在电阻点焊中的应用15-16
- 1.4 CAE在车身力学仿真中的应用16-17
-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17-19
- 第2章 焊接工艺参数与焊点力学性能关系研究19-35
- 2.1 引言19
- 2.2 电阻点焊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19-32
- 2.2.1 点焊过程数值模拟的理论模型19
- 2.2.2 电/热/力学模型19-22
- 2.2.3 接触电阻的计算22-23
- 2.2.4 焊点直径与焊点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23-30
- 2.2.5 焊接飞溅机理30-32
- 2.3 电阻点焊建模及求解32-34
- 2.4 本章小结34-35
- 第3章 车身焊点受力分析35-44
- 3.1 引言35
- 3.2 车身力学仿真35-40
- 3.2.1 有限元理论35-37
- 3.2.2 车身CAE仿真精度提升方法37-40
- 3.3 基于某车型座椅强度模型的焊点受力分析40-43
- 3.3.1 焊点负荷的定义40
- 3.3.2 焊点受力分析40-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基于车身焊点载荷的焊接参数优化方法44-53
- 4.1 引言44
- 4.2 焊点质量的评价标准44-48
- 4.2.1 传统焊点质量评价标准44-47
- 4.2.2 基于焊点载荷的焊点质量评价标准47-48
- 4.3 焊接能耗的定义48
- 4.4 基于车身焊点载荷的焊接参数优化方法48-52
- 4.4.1 均衡思想48-49
- 4.4.2 响应面法49-50
- 4.4.3 焊点“质量—能耗”均衡模型的数学表达50-51
- 4.4.4 基于车身焊点载荷的焊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及流程51-52
- 4.5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基于安全带固定座强度模型的焊点焊接工艺参数优化53-72
- 5.1 引言53
- 5.2 电阻点焊的数值模拟53-61
- 5.2.1 安全带固定座简易几何结构53-54
- 5.2.2 电阻点焊有限元模拟54-59
- 5.2.3 焊接工艺参数与焊点力学性能之间的响应面模型59-61
- 5.3 焊点受力分析61-67
- 5.3.1 4-spot结构受力分析61-64
- 5.3.2 8-spot结构受力分析64-65
- 5.3.3 6-spot结构受力分析65-67
- 5.4 焊接参数优化选取67-68
- 5.5 实验验证68-70
- 5.6 本章小结70-72
- 结论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浅谈汽车车身新材料的应用[J];聚氨酯;2010年09期
2 段来锁,刘丁;6400轻型旅行车承载式玻璃钢车身的设计[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0年05期
3 杨政荣;超微型汽车玻璃钢车身[J];工程塑料应用;1991年02期
4 陈萍;玻璃钢车身的适用性[J];工程塑料应用;1992年02期
5 魏国旗;严正国;;车身焊接工艺研究[J];现代零部件;2012年05期
6 李丽娜;康平平;回金楷;韦兴民;赵福全;;乘用车车身内腔锈蚀原因探讨[J];涂料工业;2012年02期
7 ;超轻钢车身项目公布成果[J];上海金属;1998年06期
8 郝江;杨光;蔡交华;;焊装胶粘剂在车身工艺中的应用[J];中国胶粘剂;2013年01期
9 孙玉兵;魏宪波;李功赋;冯擎峰;;凸台结构在车身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3年11期
10 吴云溪;杨沿平;;汽车车身结构性破坏的测量与修复方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平;;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汽车车身及零部件数字化设计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2 徐建全;陈铭年;林大同;;汽车车身结构的接头研究进展[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建全;陈铭年;林大同;;汽车车身结构的接头研究进展[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肖攀;周定陆;;基于台架试验方法的车身疲劳分析[A];“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建设”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郎勇;;车身牵引装置的设计[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兰凤崇;赖番结;陈吉清;马聪承;;泡沫铝复合板材料高刚度车身结构的基础研究[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7 路洪洲;王文军;王智文;郭爱民;路贵民;;基于轻量化的车身用钢及铝合金的竞争分析[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黄小平;;浅析车身几种常见的固定顶盖装饰条的结构[A];自主创新、学术交流——第十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张正;;汽车车身装焊夹具的协调性与统一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徐文忠;曾祥群;徐文寿;;一步法涂装、制造玻璃钢车身的研究[A];环保型涂料及涂装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凤珠;放弃车身开发就等于放弃汽车[N];中国汽车报;2002年
2 任秀平 译;未来钢质汽车——引领车身结构前沿创新[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3 ;国际钢协:未来钢质车身能减重39%[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4 肖强;怎样衡量汽车品质[N];温州日报;2005年
5 记者 陈永杰;车身越重越安全?[N];北京科技报;2011年
6 张志勤 何立波 高真凤;世界轿车车身高强度钢应用进展[N];中国冶金报;2012年
7 小也;领驭2.0 MFI“走秀”京城[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8 孟岩 林元君;汽车安全的两大误区[N];经理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黄震 王博;心向高处[N];当代汽车报;2006年
10 杜凉;概念车——别具匠心 独具魅力[N];上海科技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飞;汽车车身振动噪音控制混合数值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贺冠强;基于GPU和重分析的车身结构高效优化方法[D];湖南大学;2015年
3 迟瑞丰;乘用车概念车身参数化设计、仿真、优化一体化关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曹友强;基于机敏约束阻尼的车身结构振动噪声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左文杰;简化车身框架结构建模与快速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黄颀;汽车车身部件约束变体建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刘波;知识驱动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及相关软件开发[D];吉林大学;2007年
8 石琴;基于现代设计理论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周云郊;钢铝混合材料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关键问题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宋凯;汽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启涛;某型防地雷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湛璇;基于参数化方法的车身概念正碰模块的正向设计与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良;某乘用车车身声振舒适性分析及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贺晓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车身气动造型的整体优化设计[D];中北大学;2016年
5 周岐坤;某皮卡车身结构NVH性能仿真分析与控制[D];江苏大学;2016年
6 白霜;基于CAE驱动的纯电动中巴车身结构正向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张士展;基于PSI方法的多材料车身选材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唐子;前置后驱汽车传动系与车身耦合振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周浩;全承载式客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D];郑州大学;2016年
10 李新贤;轻质高强车体结构概念开发与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07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10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