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时变输入时滞及频段约束的车辆主动悬架预瞄控制
本文关键词:考虑时变输入时滞及频段约束的车辆主动悬架预瞄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汽车主动悬架 有限频域 H∞控制 轴前预瞄 时变时滞
【摘要】:针对预瞄控制中存在的输入时滞现象,提出一种时滞相关的有限频域线性变参数控制器设计方法,用于解决存在输入时滞及时变速度的汽车主动悬架预瞄控制问题。在控制器设计中,应用Padé方法将控制方程扩维为含路面预瞄信息的状态空间形式。用有限顶点的多胞形结构处理速度的时变性。以线性不等式的形式给出了控制器设计准则。区别于传统的全频域时滞相关的H∞控制,以车身加速度的有限频域H∞范数为优化性能指标,使其在关心频段内取得最小的能量增益值,同时保证相关的时域约束条件。通过数值算例及试验表明,在存在输入时滞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取得比无预瞄控制保守性更小的结果,舒适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作者单位】: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省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汽车主动悬架 有限频域 H∞控制 轴前预瞄 时变时滞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5350)
【分类号】:U463.33
【正文快照】: 0前言*在设计车辆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时,除了抑制车身振动加速度外,还必须同时考虑悬架动行程,接地性,输入饱和等条件[1]。由于上述性能之间的矛盾关系,传统的被动悬架难以满足所需的性能要求[2-3]。近年来,通过主动控制来实现车辆悬架的多目标控制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如H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韩亮;;具有输入时滞的不确定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于占东;王显峰;;一类非线性输入时滞系统自适应控制——无源化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侯晓丽;邵诚;;具有输入时滞的不确定系统鲁棒自适应控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4 姜偕富,徐文立;不确定输入时滞系统的滞后相关型鲁棒H~∞控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7期
5 刘桂波;;一类输入时滞系统的鲁棒预测控制器的设计[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石桂银;何涛;陈燕;李洵;张小美;;存在输入时滞的非线性离散系统的鲁棒镇定[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张梦楠;徐洪泽;;城轨列车反推自动停车控制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8 殷月竹;殷志祥;许峰;殷月庆;;单输入时滞离散系统的LQR问题[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9 巩长忠;李淑艳;;一类带有时变输入时滞T-S模糊系统控制器设计[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永钊;吴保卫;刘剑敏;;带状态时滞和输入时滞的不确定奇异系统的鲁棒H_∞控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贾祝蓉;贾新春;李雷;成婷婷;;带有控制输入时滞的自主车队纵向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2 逄海萍;刘成菊;庄克玉;刘建芳;;同时含状态和输入时滞系统的最优滑模控制[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殷月竹;张焕水;;单输入时滞离散系统的LQR问题[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柴琳;费树岷;罗骏;;一类输入时滞的线性时滞系统的基于观测器的对时滞参数的自适应控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于晓华;刘晓华;;多输入时滞不确定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预测控制[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范蓉蓉;张小美;陆国平;;具有状态时滞和输入时滞的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无源控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叶华文;姜钟平;PANWAR Shivendra;桂卫华;;非线性多积分器的饱和时滞控制[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尚英锋;左可逆半群的特征以及输入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2 徐娟娟;时滞系统若干控制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傅保增;输入时滞的Hamilton系统的鲁棒镇定[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萌;多自主体系统的脉冲编队跟踪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罗骏;具有输入时滞的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镇定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4 杜涛;时滞领航系统的协同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鑫;广义线性时滞系统的优化问题[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1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12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