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双侧电机耦合驱动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5 16:30

  本文关键词:双侧电机耦合驱动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传动履带车辆 双电机耦合驱动 动力学 动态特性


【摘要】: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因为加入了功率耦合机构,低速侧的转向再生功率可以通过机械方式回流到高速侧,较好地解决了双侧电机独立驱动方案的功率利用低的问题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电传动履带车辆早期的开发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分析发动机、发电机、电池和驱动电机等装置的性能并完成整车各部件的参数匹配,以满足整车的动力性要求。但是由于能源供给系统、功率耦合机构以及驱动电机的动态性能,使得电传动履带车辆在传统的稳态条件下的仿真计算往往达不到要求,所以对电传动履带车辆传动系统装置进行动态过程的仿真计算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进行动态过程的仿真能更加准确地显示履带车辆的性能,更好地指导电传动履带车辆各部件的参数匹配以及优化设计,对缩短电传动履带车辆的开发研制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的结构特点以及工作原理,总结了双电机耦合驱动结构与双侧电机独立驱动机构、单电机与转向电机联合驱动结构、双侧电机与转向电机联合驱动结构和混合驱动机构的区别,并对其优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2)分析了履带车辆直驶和转向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以及功率耦合机构的输入与输出的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研究了履带车辆直驶和B/2转向时后功率链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动力学关系并搭建仿真模型分析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对履带车辆行驶时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3)基于Matlab/Simulink环境搭建了电传动履带车辆各部件以及整车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发动机、电机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之间的差异。对基于转矩的动力学控制方案和基于转速控制的动力学方案两种动力学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搭建了基于转矩的动力学控制方案仿真模型并仿真验证。(4)仿真分析了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在直线加速行驶时驱动电机和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对履带车辆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突然不同程度卸载时履带车辆直流母线上的电压变化规律以及履带车辆在作B/2转向时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之间的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6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骏;贾小平;于魁龙;杨众;;基于耦合机构的电传动履带车辆驱动系统建模与仿真[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5年08期

2 贾小平;马骏;于魁龙;樊石光;;电传动履带车辆传动系统方案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3 盖江涛;黄守道;周广明;李慎龙;;双侧电机驱动的功率耦合机构传动方案设计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4年13期

4 刘斌;王志福;;履带车辆动力系统发展综述[J];四川兵工学报;2014年01期

5 韩政达;毛明;马晓枫;盖江涛;;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耦合机构数学特征的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2年01期

6 阿弗莱克;;简析坦克装甲车辆电传动技术[J];现代兵器;2009年12期

7 迟媛;蒋恩臣;;履带车辆差速式转向机构性能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8年07期

8 邹渊;孙逢春;张承宁;;电传动履带车辆双侧驱动转矩调节控制策略[J];兵工学报;2007年12期

9 何亚屏;年晓红;;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MATLAB仿真研究[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7年06期

10 邹渊;孙逢春;张承宁;;电传动履带车辆双侧驱动转速调节控制策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红;混合动力履带推土机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刚;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基于转矩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杜波;单电机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与AMT换挡平顺性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严运兵;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态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林晖;基于转矩的履带车辆转向过程协调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邵长伟;电传动推土机双侧驱动控制策略与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培伟;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矢量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涛;电传动推土机动力学控制及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黄香儿;增程式电动汽车辅助动力单元控制系统的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45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145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