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帕累托最优在新型蜂窝结构吸能盒防撞性能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1-07 07:23

  本文关键词:帕累托最优在新型蜂窝结构吸能盒防撞性能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低速碰撞 蜂窝结构 帕累托最优 多目标遗传算法 标准边界交叉法


【摘要】:为提升车辆在低速(通常小于15 km/h)碰撞工况下的防撞性能,该文给出一种新型蜂窝铝结构吸能盒。建立了低速碰撞仿真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进行碰撞分析。选取新型蜂窝铝吸能盒结构中钣金件的厚度、几何形状等设计参数,建立该问题的数学优化模型,利用帕累托最优理论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得到该优化问题的帕累托解集空间,并运用标准边界交叉(Normal-boundary intersection,NBI)法找出最优设计方案。与传统结构吸能盒相比,在不增加结构质量的前提下,该吸能盒能够显著提升车辆在低速碰撞工况下的防撞性能。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969部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汽车检测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5232)
【分类号】:U463.326
【正文快照】: then the normal-boundary intersection method is used to find the optimal design scheme.Comparedwith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e,the new structure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under thelow-speed impact condition without gaining much more weigh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如海;王群山;杨建;苗强;;分层吸能式保险杠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11期

2 李邦国;陈潇凯;林逸;;车用吸能部件吸能特性的改进[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1期

3 黄春曼;李慧敏;;车辆碰撞及吸能材料结构研究进展综述[J];装备制造技术;2012年01期

4 李健,李庆华;刚性汽车撞击吸能技术[J];新技术新工艺;1997年05期

5 袁俊;孙凌玉;;基于响应表面法的分级吸能结构优化设计[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彭作;雷正保;王志起;;用于众泰2008汽车的螺纹剪切式碰撞吸能装置的设计计算[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1期

7 尹文龙;杨国平;;汽车吸能盒结构优化模拟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秦海霞;;X=外壳 吸能区和厚钢板的对话[J];产品可靠性报告;2010年05期

9 甘辉;雷正保;王素娟;;基于实车的螺纹剪切式吸能装置单电机传动系统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甘辉;雷正保;王素娟;;面向众泰2008汽车的螺纹剪切式吸能装置的设计制造[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光耀;万鑫铭;李阳;高丽;周佳;赵清江;;热处理工艺对铝合金吸能盒力学性能和吸能性能影响的研究[A];2012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彭跃湘;;平头汽车碰撞吸能器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桂范;林乐川;储元娟;;曲面壳体撞击吸能分析[A];第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谢莉葳;寻求车头吸能与刚性的平衡[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2 成吉昌 郭惠斌;防撞吸能装置令驾驶员更安全[N];中国汽车报;2001年

3 段衍;轻客品质 微面成本[N];民营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柳艳杰;汽车低速碰撞吸能部件的抗撞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黄俊;面向行人下肢碰撞保护的汽车前端结构快速优化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建立;翻转式薄壁结构吸能特性研究及其在吸能盒中的运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洪兰;汽车吸能盒抗撞性仿真优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3 元涵;吸能保险杠对于正碰的影响及结构的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彭杰;基于仿生学的汽车低速吸能盒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姜帆;基于变截面板的吸能盒与前纵梁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师光耀;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汽车吸能盒碰撞仿真及优化设计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敏;货车后下部碰撞吸能装置的设计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8 董银飞;汽车复合材料碰撞吸能装置设计与仿真方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屠燕婷;基于区间不确定性的乘用车缓冲吸能结构优化设计[D];湖南大学;2014年

10 张欢;吸能盒焊点有限元模拟及其位置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51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151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5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