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计算的乘用车外观特征继承与变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智能计算的乘用车外观特征继承与变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智能计算 乘用车外观 形态继承 色彩变异 数据分析 多用户偏好
【摘要】:随着乘用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突出品牌形象,各乘用车制造厂家逐渐让乘用车本身成为其品牌的最好代言,产品识别的重要性得以提高。随着市场全球化竞争加剧、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高,各代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需要引入一些成本低、反应快速的设计和生产方式,这要求生产厂商在已有产品基础上能够快速提供保持产品特征关键特质的新产品。传统设计方法大多依靠市场调查数据和设计师主观经验判断,设计过程无法客观体现产品发展历史对后续发展的影响,也难以真实反映多样多变的消费者需求,这些已成为制约乘用车设计发展的瓶颈。因此从产品识别的角度出发,基于智能计算,以乘用车外观特征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基于数据分析预测乘用车形态设计,以及如何从多用户需求角度进行乘用车外饰色彩决策,探讨能够适应乘用车形态特征变化且符合多用户偏好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品牌与产品识别、产品外观特征、乘用车设计方法以及智能计算与智能设计的理论分析,组建乘用车外观特征继承与变异研究方法框架。(2)根据乘用车形态特征发展具有继承性的特点,构建车型进化轴,提取乘用车形态特征线并将其数值化,基于数据分析,通过前代车型历史数据预测后续车型形态。根据乘用车形态具有的纵向亲源性和水平同质性,从纵向进化和交叉进化两个角度,展开数据预测。为适应车型进化数列具有的代数少、不规则且波动大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预测模型。使用改良灰色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构建组合预测模型,探讨同车型纵向进化,并使用马尔科夫链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使用改进非线性灰色伯努利模型研究跨车型交叉进化,在模型中加入系统延迟参数和时间作用参数,使其更加适应震荡型初始数列。对预测后数据进行还原,得到后续乘用车形态进化结果。(3)根据乘用车色彩特征具有变异性的特点,提出了符合多用户色彩偏好的乘用车外饰色彩设计方法。根据多用户群体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单一性的特点,将其分为多样性群体与单一性群体两类,针对群体不同特性,使用不同智能计算方法。在构建乘用车色彩意象数据库基础上,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混沌理论与群体智能算法组建模型,通过训练建立用户偏好与色彩之间的映射关系,以聚类算法对多样性用户群体进行分类,并在映射关系中提取用户群体偏好色彩方案,以解决多用户群体多样性偏好问题;在单一性群体用户色彩偏好问题上,使用因子分析与人工降维等方法建立用户偏好与色彩之间映射空间,并借助粒子群算法对单一性群体用户偏好进行整体寻优,从而在映射空间中获得最佳色彩。(4)创建乘用车外观特征继承与变异集成模型,将以上乘用车外观特征设计方法应用到华晨中华H530新车型研发中,分别对其形态和色彩进行设计,论证该继承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该模型有助于我国乘用车合资或自主生产企业形成产品外观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俏俏;2004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运行分析[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4年09期
2 王青;乘用车产量和价格继续下降,销量小幅增长[J];中国物价;2004年11期
3 ;今年前2个月国产乘用车销量下降了6.4%[J];时代汽车;2005年04期
4 张伯顺;9月份乘用车市场排行分析[J];汽车与配件;2005年43期
5 ;2005年3月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J];汽车与配件;2005年16期
6 王青;2005:乘用车需求有所回升 车价继续下跌[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王青;;2006年1季度:乘用车产销大幅增长,价格继续下跌[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8 ;2006年7月乘用车销量前20名的汽车生产企业[J];汽车与配件;2006年33期
9 ;2006年7月乘用车市场销量[J];汽车与配件;2006年33期
10 张伯顺;;乘用车增长最明显 轿车贡献度最高——2006年12月份及年度乘用车市场简析[J];汽车与配件;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6年上半年全国主要乘用车分品牌产销量[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2 ;2005年乘用车产量超大100万辆的国家[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3 ;《乘用车运输服务规范》获批准将实施[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4 殷杰;张丽文;周清;;浅析乘用车平台开发策略[A];西南汽车信息:2012年下半年合刊[C];2012年
5 米世生;;乘用车的节油原理和技巧探讨[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志坚;单率;马浩;;“四位一体”电动乘用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实践典型经验[A];2013年全国智能用电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指南[C];2013年
7 林梅英;陈铭年;徐建全;林少玲;;当代五类乘用车统计数据比较分析——全球名车统计分析之七[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铭年;林梅英;徐建全;林少玲;;当代五类乘用车统计数据比较分析——全球名车统计分析之七[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盘点2005:车市变化之民族品牌的新生[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10 张科峰;刘刚;颜长征;王欣;;乘用车移动行李对后排座椅撞击试验研究[A];西南汽车信息:2011年上半年合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齐京文;乘用车新标准适应国际化需要[N];中国汽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柳长立;60%,乘用车还会这样高速增长吗?[N];中国汽车报;2003年
3 王文韬 范靖华;今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将达395万辆[N];中国汽车报;2005年
4 钱婵娟;乘用车2005年供大于求成定局[N];东方早报;2005年
5 陈镜波;日本二手车出口将超过百万辆[N];中国商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崔进贤;粤、浙、苏三省乘用车上牌量最大[N];中国工业报;2008年
7 张毅;1—5月国产乘用车销量逾300万辆[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8 王灿彬;今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将增长15%—16%[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9 赵奕;64.4万辆 去年12月乘用车销量创下历史最高[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钟青;前9个月全国乘用车上牌5379040辆[N];中国工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洪申;退役乘用车塑料同等性能再利用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徐秋莹;基于智能计算的乘用车外观特征继承与变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3 谭瑞松;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刘海东;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学文;乘用车两缸柴油机的关键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彦会;乘用车底盘性能开发评价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升;杭州乘用车销售行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赵闻轩;电动乘用车与传统乘用车差异化对造型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周亚庆;基于MATLAB的乘用车匹配计算与评价软件的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潘瑞伯;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售后服务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熊军军;基于贪婪和禁忌搜索策略的乘用车运输计划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志国;地区乘用车市场研究体系建立及实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蔡东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多用途乘用车发展战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8 邱占浩;小型乘用车自动离合器研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俊锋;小型乘用车国内多式联运配送方案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缪明礼;青年汽车集团的营销模式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81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18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