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基于用户使用模式的乘用车驾驶性量化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17-11-25 04:05

  本文关键词:基于用户使用模式的乘用车驾驶性量化评价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乘用车 驾驶性 主观评价 用户使用模式 量化评价


【摘要】:驾驶性能,通称驾驶性,是包含平顺性在内的加速性。驾驶性是衡量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标定开发好坏的一类重要指标,与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都有密切的关系,是汽车内在品质的重要体现。驾驶性(drivability)试验是指试验汽车能否按驾驶员意愿做出响应和顺畅行驶,如加速、滑行、制动等,主要反映了汽车的各总成的标定风格及之间的协调关系。作者所在公司在近十年来的自主事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引进到借鉴再到自主研发的阶梯式成长。在开发自主车型进行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以及底盘调校的初期,主要工作外委国外工程服务公司合作进行。从最初的无法进行有效验收,到后来把主观评价融入到开发流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乘用车驾驶性的量化评价,是在制定了主观评价的工况以后,应用多通道数据采集器,GPS惯性导航系统,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声学麦克风等设备,在同样工况下采集试验中的车辆运行数据,发现主观评价评分与客观测试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驾驶性量化评价的成果可以应用到包括动力总成及底盘各系统的新项目开发过程中,对研发工程师提出根据对标车主观评价评分与客观测试数据相结合的工程开发目标设定,指导标定开发工作进行,并有效进行阶段性和最终验收。因为有明确的目标,从而明确了开发周期和支出,保证了新开发项目的时间节点,降低了成本。本文紧密结合作者在多个自主开发车型的零部件系统标定匹配评价的实际工作,在初期主观评价验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单纯依赖主观评价给车型开发工作带来的不足,搭建出了适合自己使用的客观测试系统,通过多型对标车型的实际测试,形成了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套主客观评价体系。此外,还借助作者所在公司海外项目的需要,应用了CAN总线行驶记录仪,记录了海外市场的用户驾驶习惯,结合对市场和用户生活背景的调查,研究了不同市场用户使用模式的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俏俏;2004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运行分析[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4年09期

2 王青;乘用车产量和价格继续下降,销量小幅增长[J];中国物价;2004年11期

3 ;今年前2个月国产乘用车销量下降了6.4%[J];时代汽车;2005年04期

4 张伯顺;9月份乘用车市场排行分析[J];汽车与配件;2005年43期

5 ;2005年3月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J];汽车与配件;2005年16期

6 王青;2005:乘用车需求有所回升 车价继续下跌[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王青;;2006年1季度:乘用车产销大幅增长,价格继续下跌[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8 ;2006年7月乘用车销量前20名的汽车生产企业[J];汽车与配件;2006年33期

9 ;2006年7月乘用车市场销量[J];汽车与配件;2006年33期

10 张伯顺;;乘用车增长最明显 轿车贡献度最高——2006年12月份及年度乘用车市场简析[J];汽车与配件;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6年上半年全国主要乘用车分品牌产销量[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2 ;2005年乘用车产量超大100万辆的国家[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3 ;《乘用车运输服务规范》获批准将实施[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4 殷杰;张丽文;周清;;浅析乘用车平台开发策略[A];西南汽车信息:2012年下半年合刊[C];2012年

5 米世生;;乘用车的节油原理和技巧探讨[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志坚;单率;马浩;;“四位一体”电动乘用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实践典型经验[A];2013年全国智能用电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指南[C];2013年

7 林梅英;陈铭年;徐建全;林少玲;;当代五类乘用车统计数据比较分析——全球名车统计分析之七[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铭年;林梅英;徐建全;林少玲;;当代五类乘用车统计数据比较分析——全球名车统计分析之七[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盘点2005:车市变化之民族品牌的新生[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10 张科峰;刘刚;颜长征;王欣;;乘用车移动行李对后排座椅撞击试验研究[A];西南汽车信息:2011年上半年合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齐京文;乘用车新标准适应国际化需要[N];中国汽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柳长立;60%,乘用车还会这样高速增长吗?[N];中国汽车报;2003年

3 王文韬 范靖华;今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将达395万辆[N];中国汽车报;2005年

4 钱婵娟;乘用车2005年供大于求成定局[N];东方早报;2005年

5 陈镜波;日本二手车出口将超过百万辆[N];中国商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崔进贤;粤、浙、苏三省乘用车上牌量最大[N];中国工业报;2008年

7 张毅;1—5月国产乘用车销量逾300万辆[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8 王灿彬;今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将增长15%—16%[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9 赵奕;64.4万辆 去年12月乘用车销量创下历史最高[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钟青;前9个月全国乘用车上牌5379040辆[N];中国工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洪申;退役乘用车塑料同等性能再利用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徐秋莹;基于智能计算的乘用车外观特征继承与变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3 谭瑞松;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刘海东;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学文;乘用车两缸柴油机的关键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彦会;乘用车底盘性能开发评价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升;杭州乘用车销售行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赵闻轩;电动乘用车与传统乘用车差异化对造型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周亚庆;基于MATLAB的乘用车匹配计算与评价软件的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潘瑞伯;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售后服务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刘琳琳;乘用车内空气污染物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欣敬;H公司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经济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袁甜;电子商务背景下的A汽车集团乘用车销售模式变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金宇强;凯士林汽车部件(苏州)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刘t熁,

本文编号:1224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224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a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