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主动横向稳定杆与差动制动的操纵稳定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联合主动横向稳定杆与差动制动的操纵稳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主动横向稳定杆 差动制动 模型预测控制 联合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技术的日趋完善以及汽车在国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汽车的性能要求除了燃油经济性、乘坐舒适性以及被动安全性等以外,将更加注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因此,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保证车辆的高速平稳行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汽车制造厂商和研究机构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车辆操纵稳定性问题,将主动横向稳定杆与差动制动系统进行联合控制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针对主动横向稳定杆控制技术的研究,通过对传统被动式横向稳定杆力学模型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双电机驱动式主动横向稳定杆。在所建立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基础上确定了主动横向稳定杆的目标控制变量,通过MATLAB软件对其进行连续化处理得到车身理想侧倾角关于侧向加速度的理想函数曲线。对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得到主动横向稳定杆控制器的数学模型,结合所设定的车辆动力学约束、控制变量约束以及输出约束完成了主动横向稳定杆控制器的设计。在对差动制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依据车辆制动过程中轮胎滑移率最优控制理论,采用各个车轮单独制动模式分析其滑移率对车辆横摆稳定性影响,制定了差动制动系统的控制策略。通过对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分析,得出了目标控制变量的理想模型以及基于该控制变量的车辆稳态判据,结合所建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与各种约束条件完成了差动制动系统的控制器设计。结合主动横向稳定杆与差动制动系统各自功能特点,采用集成控制理论中的协调控制作为主动横向稳定杆与差动制动联合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在所完成的控制器结构设计基础上,采用MATLAB语言在Simulink中的S函数环境下完成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主动横向稳定杆和差动制动系统控制器编程,并最终完成了联合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的制定。采用CarSim和Simulink软件完成了联合仿真平台的搭建,分别在弯道制动和双移线工况下进行主动横向稳定杆控制系统、差动制动控制系统以及主动横向稳定杆与差动制动联合控制系统的仿真试验。通过对仿真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主动横向稳定杆与差动制动联合控制系统相对于单一控制系统对车辆侧倾问题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且能够更为有效地抑制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的横向摆动,进而可使车辆具有更好的操纵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九磅,王永正,张明秀,郑玉春;汽车横向稳定杆失效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5年11期
2 冀永相;;汽车横向稳定杆制造[J];金属世界;2008年02期
3 周栋;黄虎;刘新田;李婷;;大客车横向稳定杆有限元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冀永相;;汽车横向稳定杆关键生产工艺[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9年11期
5 廉保绪,丁能根;横向稳定杆的参数计算与设计[J];洛阳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闵永安,王桢,邵光杰,符仁钰,朱雅年;汽车稳定杆组织与疲劳性能研究[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2年12期
7 宋健,邢如飞;带橡胶套的稳定杆有限元分析[J];汽车工程;2005年05期
8 廖芳;王承;;横向稳定杆建模方法研究[J];汽车技术;2006年07期
9 王国凡;王胜辉;尹继宝;;汽车稳定杆早期断裂的原因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6期
10 丁能根;张宏兵;冉晓凤;薄颖;;横向稳定杆性能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汽车技术;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曾伟明;朱金龙;张林春;;汽车前稳定杆应力位移测试与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闵永安;王桢;邵光杰;符仁钰;朱雅年;;汽车稳定杆组织与疲劳性能研究[A];全国材料理化测试与产品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物理测试部分)[C];2002年
3 张瑞发;郑核桩;宋玮;唐寿高;;汽车稳定杆的三维有限元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4 惠炳威;赵丰;;某微车稳定杆支架断裂分析[A];自主创新、学术交流——第十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竺福庆;胡志刚;赵鹏程;彭鸿;门永新;赵福全;;基于有限元的稳定杆连杆疲劳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金灵华;唐北平;吴顺洪;;稳定杆及其固定托架失效分析[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潘筱;王玉民;;横向稳定杆刚度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云秋;稳定杆材料和空冷贝氏体钢应用前景[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2 岳 琳;上海万丰加快新品推出速度[N];中国汽车报;2004年
3 记者 赖继红;长力股份汽车弹簧工程竣工投产[N];南昌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鹏;汽车横向稳定杆疲劳可靠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卫霞;汽车自动稳定杆控制系统及测试平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葛翘;车用横向稳定杆有限元分析及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任英文;联合主动横向稳定杆与差动制动的操纵稳定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5 戚士兵;基于损伤容限法的汽车稳定杆疲劳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丁义兰;汽车主动式横向稳定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平;基于机器视觉的汽车稳定杆检测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8 吕绪宁;汽车主动横向稳定杆与主动前轮转向协调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9 金鑫;基于Modelica的车用主动稳定杆系统的多场耦合建模与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10 李真炎;基于PID控制的汽车主动横向稳定杆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6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25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