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技术

发布时间:2017-12-23 05:37

  本文关键词: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技术 出处:《重庆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动汽车 无线供电技术 分段策略 软开关


【摘要】: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具有着低碳、无污染、环保清洁等优点,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电动汽车存在续航能力差、单次充电时间要求较长等问题,在充电过程中耗费大量时间,同时其充电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echnology),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动汽车电能实时补给技术给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利用电动汽车无线供电技术,可以减少车载电池量甚至无需搭载电池,通过铺设在道路下方的导轨利用电磁技术将电能以非接触的方式传送给汽车实时使用。然而,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车身位置和速度的动态变化性,引起的导轨自感变化、耦合线圈偏移、负载变化等问题也给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的控制带来了困难。因此,迫切需要一套有效可行的控制方案来解决多种因素影响下的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所遇到的控制问题。本文以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分析,明确了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设计思路,给出了完整的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拓扑结构。针对车身位置变化、耦合机构偏移对系统的软开关以及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到了影响系统逆变器软开关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建模分析计算出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频率的变化情况,明确了频率的变化范围。通过将基于原边逆变器的频率跟踪软开关控制方案与其他方案的对比与可行性论证,最终提出了基于分段策略的浮频软开关实现方案,通过仿真验证,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对相关电路设计以及器件的选型等工作,为实验平台的搭建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最后通过对实验平台的搭建将该方案运用到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学芝;;软开关技术综述[J];电工技术;2002年05期

2 李晗;顾亦磊;吕征宇;;软开关同步升降压变换器的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05年09期

3 毛赛君;王慧贞;;双正激变换器软开关拓扑的分析与评价[J];电源世界;2005年07期

4 李海林;王少坤;侯振义;;新型单周控制软开关Boost-PFC变换器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8期

5 田丰,朱志明;面向焊接的软开关有源功率因数校正仿真研究[J];电焊机;2002年04期

6 宋新源;;3kW高频软开关直直变换器的研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6年05期

7 童永胜;一种软开关航空静止交流器的分析与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1996年04期

8 张波;高频软开关技术及其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1999年02期

9 黄宇清;谢运祥;周炼;;软开关技术发展现状述评[J];电气自动化;2001年01期

10 何西凤,黄念慈;新型软开关BoostZCT-PWM变换器[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铭泽;陈锦云;;软开关技术综述[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京梅;兰中文;余忠;王豪才;;全桥结构中的无源、无损耗软开关技术[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张勇;马铁军;陈刚;杨思乾;刘金合;;拓扑参数对点焊逆变电源软开关的影响[A];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赵智江;段红海;李力;武佩轩;;大容量谐振软开关弧焊逆变电源的设计[A];第六届21世纪中国焊接技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计算机在焊接中的应用交流会论文专刊[C];2004年

5 王慧贞;童永胜;严仰光;;250VA 400Hz软开关逆变电源研制[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赵鹏;李昶志;杨明皓;;软开关技术在BUCK电路中的应用[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7 舒欣梅;张代润;;ZVT PWM软开关功率变换器的改进及仿真分析[A];展望新世纪——’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文倩;徐德鸿;陈敏;;单相boost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软开关技术的综述[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炯;无接触供电变流控制及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唐春森;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软开关工作点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9年

3 陈刚;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姚刚;Boost型功率变流器有源软开关拓扑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周飞;IZCT/ARCP ZVT软开关变流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张勇;点焊逆变电源软开关及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屈克庆;软开关三相PWM变流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8 姚修远;T-NPC三电平逆变器的软开关及并联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9 冯波;软开关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贺昱曜;谐振软开关PWM功率变换器及其非线性特性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玉香;基于记忆元件的软开关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文鼎;用于EPS的12V/48V软开关电源变换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宏超;基于软开关技术的PWM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4 王森;基于全桥逆变感应加热的软开关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吴乐茂;一种新型大功率电源软开关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陈燕武;基于软开关技术的无电解电容大功率LED驱动电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卢刚菊;基于半桥谐振软开关技术的DC/DC电源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张子英;基于新型谐振软开关的DC/AC光伏控制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赵伟钦;记忆元件及其在电力电子软开关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16年

10 周攀亮;单相高效率、高功率因数PWM整流器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22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322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6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