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基于声-固耦合模型的车内噪声响度参数的预测与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2 01:20

  本文选题:车内声学品质 切入点:声-固耦合模型 出处:《机械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传统A计权声压级评价指标对噪声低频成分衰减较大,常常出现车内声压级达标,声品质不合格的问题。引入心理声学参数的响度参量,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分析评价车内声学特性。建立驾驶室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结合试验激励数据,进行基于模态的声学响应计算。在Matlab平台上,建立车内声品质客观心理声学参数响度的计算模型,对比预测驾驶室内场点的声压级和响度分布,结合声压级和响度结构板块贡献量分析,研究声压级和响度参量评价驾驶室结构特性的差别并识别驾驶室主要噪声源。以此为基础指导优化驾驶室结构阻尼铺设位置,综合提高车内声学品质。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A weight sound pressure level evaluation index has great attenuation to the low frequency component of noise, it often appears that the sound pressure level in the vehicle is up to the standard and the sound quality is not up to standard. The loudness parameter of the psychoacoustics parameter is introduced.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coustic-solid coupling of the cab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odal acoustic response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excitation data. On the platform of Matlab, the acoustic response of the vehicle i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objective psychoacoustic parameter loudness calculation model of vehicle interior sound qualit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ound pressure level and loud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field point in the cab are compared and predicted,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ound pressure level and loudness structure plate is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of sound pressure level and loudness parameter in evaluating cab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dentifying the main noise sources of cab are studied. Based on this, the damping laying position of cab structure is optimized and the acoustical quality of vehicle is improved comprehensivel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分类号】:U4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高印寒;张澧桐;梁杰;王智博;姜文君;;基于客观心理声学参数的重型商用车车内异响噪声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年01期

2 张志勇;张义波;刘鑫;谢小平;;重型卡车驾驶室结构噪声预测与板件声学贡献度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4年13期

3 高印寒;唐荣江;梁杰;赵彤航;张澧桐;;汽车声品质的GA-BP神经网络预测与权重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2期

4 张志飞;倪新帅;徐中明;贺岩松;徐小飞;;利用阻尼材料改善驾驶室声学特性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16期

5 马天飞;高刚;王登峰;潘峰;;基于声固耦合模型的车内低频结构噪声响应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5期

6 吴光强;盛云;方园;;基于声学灵敏度的汽车噪声声-固耦合有限元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7 范蓉平,孟光,孙旭,杨军,贺才春;基于心理声学响度分析的高速列车车内噪声评价[J];振动与冲击;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俊;;起重减速机声振耦合分析与优化[J];机械传动;2016年06期

2 李伟;贺岩松;徐中明;张志飞;夏小均;;基于薄板-声腔耦合系统研究的微型客车车内声学优化[J];汽车工程;2016年05期

3 徐中明;何治桥;贺岩松;张志飞;夏小均;;基于结构加速度误差最小化的声学预测模型修正[J];振动与冲击;2016年09期

4 高印寒;张澧桐;梁杰;王智博;姜文君;;基于声-固耦合模型的车内噪声响度参数的预测与分析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5 杨志伟;卓建明;叶松奎;陈卫强;黄红武;;某客车低频轰鸣声分析及控制[J];机电技术;2016年02期

6 欧健;刘美志;杨鄂川;刘伟;;某特种车车内低频噪声分析与改进[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6年02期

7 王宇;潘鹏;辛丕海;;动刚度分析在车身NVH性能方面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6年04期

8 李坤洋;;基于声学传递向量的某型客车车内噪声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6年04期

9 卢小锐;马俊达;王晖;王洋;;某车用动力总成激励对驾驶室内振动噪声影响的分析及优化[J];汽车实用技术;2016年02期

10 侯臣元;汪晓虎;王亮;李凤;;乘用车车轮销轴声学灵敏度仿真与实验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广铭;史文库;刘伟;陈志勇;郭福祥;方德广;;基于模态灵敏度分析的客车车身优化[J];振动与冲击;2013年03期

2 高印寒;唐荣江;梁杰;赵彤航;张澧桐;;汽车声品质的GA-BP神经网络预测与权重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2期

3 高云凯;冯海星;马芳武;杨亮;;基于PolyMAX的声固耦合模态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02期

4 马天飞;高刚;王登峰;潘峰;;基于声固耦合模型的车内低频结构噪声响应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5期

5 王平;王彩芸;王文健;刘启跃;;GA-BP网络在钢轨磨损量预测中的应用[J];润滑与密封;2011年02期

6 周国良;李小军;刘必灯;亓兴军;;大质量法在多点激励分析中的应用、误差分析与改进[J];工程力学;2011年01期

7 赵静;周捫;梁映珍;麻海舰;;车身板件振动声学贡献分析与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24期

8 郑玲;谢熔炉;王宜;李以农;;基于优化准则的约束阻尼材料优化配置[J];振动与冲击;2010年11期

9 高印寒;孙强;粱杰;谢军;;B级轿车车内噪声品质的主观评价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0年04期

10 李以农;谢熔炉;王宜;郑玲;;约束阻尼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进化算法[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东鹰,管迪华;用闭环耦合模型对盘式制动器制动尖叫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8期

2 赵崇斌,张楚汉,张光斗;地基无限域的动力模拟——有限元与无穷元耦合模型[J];水利学报;1990年06期

3 严其芳;王卫光;王志平;张蔚;;小波网络耦合模型在地下水位动态预测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5期

4 刘玉邦;梁川;;基于PCP-C耦合模型的流域洪水分类研究[J];水文;2010年01期

5 孙培德,钱耀敏,缪海泉;岩体中热-水-力耦合模型的新进展[J];浙江地质;1998年02期

6 陈刚;张洪武;;材料的率相关与梯度耦合模型的二维内尺度律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4期

7 杨金忠,蔡树英;土壤中水、汽、热运动的耦合模型和蒸发模拟[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8 黄勇;陈静;;岩体裂隙介质各向异性耦合模型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林孝松;刘书军;许江;;采用灰色-马尔可夫耦合模型预测古树屋边坡变形[J];路基工程;2012年01期

10 冯立岩,范立云,隆武强,孙秀峰;柴油机活塞组耦合模型有限元分析[J];汽车工程;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知言;裘慰伦;高志勇;霍明宇;;多冷源冻结温度、应力、水分场耦合模型研究[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周雯;郭振仁;赵肖;;珠江三角洲河口盐水入侵耦合模型的研究及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康健;赵阳升;董晓梅;;岩体介质的随机固流热耦合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俊合;刘海洋;;北江中下游洪水计算耦合模型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甜甜;大沽夹河流域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滨锷;降雨作用下非饱和堆积边坡固—液—气耦合模型的数值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维;基于耦合模型的棕(褐)地再利用效益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李析男;基于地表—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水文耦合模型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46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646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3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