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混流焊装生产线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01:32

  本文选题:混流装焊生产线 切入点:布局设计 出处:《天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汽车混流装焊生产线是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完成多车型汽车壳体生产模式,其目的旨在降低维护费用和运行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本文研究汽车混流装焊生产线在给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下总体布局设计方法,解决生产线平衡、焊接作业划分和焊接装具设计问题,并在计算机上对装具进行了几何仿真分析。首先在确定生产线中对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工序作业时间基础上,估算了人工与机器人在不同操作任务中的作业时间和每个工位的焊接时间,以此作为生产线平衡计算依据,进而确定了单一车型和混流生产线的生产节拍,并划分了焊接区域。随后,采用工序同期化评测方法,考虑产能要求和车型本身的工艺特点,对给定作业场地、白车身工艺流程、生产线的输送方式、工位的面积及工位间间距工位截距等约束条件,确定了混流生产线总体布局方案,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基础。在商用软件平台上,基于夹具定位原理设计了关键工序的夹具,并对主要焊接工位建立数字化模型,进行了机器人焊接轨迹几何仿真和干涉检验。上述研究成果在某汽车制造厂设计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Abstract]:The mixed-flow assembly and welding production line of automobile is a production mode of multi-type automobile shell in the same production line. The purpose of the production line is to reduce the maintenance cost and operation cost and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quipment.This paper studies the overall layout design method of automobile mixed flow assembly and welding production line under the give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rocess requirements,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of production line balance, welding operation partition and welding fitting design.The geometric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fittings is carried out on the computer.Firstly, on the basis of determin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balance and working procedure time in production line, the operating time of manual and robot in different operation tasks and the welding time of each station are estimated, which is used as the basis of balance calculation of production line.Furthermore, the production rhythm of single model and mixed production line is determined, and the welding area is divided.The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imultaneous process evalu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apacity requirem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 itself, for the given working site, the process flow of the white body, and the transportation mode of the production line,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mixed flow production line is determined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the area of the station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stations,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work.On the platform of commercial softwa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ixture positioning, the fixture of key working procedure is designed, and the digital model of main welding st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geometric simulation and interference test of robot welding track are carried out.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applied and verified in the design project of a certain automobile factory.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基于复杂网络度值的混流生产线稳定性研究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03期

2 张厥昌;;二进制选装编码与多品种混流生产的组织[J];二汽科技;1989年01期

3 徐勃娜;适应多品种混流生产的轿车装配工艺[J];汽车研究与开发;1999年02期

4 张洪满;富康轿车混流生产总装配工艺研究与实践[J];汽车科技;2000年02期

5 张焱;客车混流生产组织[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1年03期

6 杨挺;张定华;陈冰;李山;;基于有向加权网络的混流生产线产能规划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07期

7 王进;樊树海;;混流生产线平衡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2010年08期

8 徐勃娜;适应多品种混流生产的轿车装配工艺[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9年04期

9 王进;樊树海;沈谦;李磊;;混流生产车间设施布局方法概述[J];机械制造;2009年10期

10 葛凌志;李浙昆;高磊;;多品种变批量零件柔性混流制造运行系统的研究[J];机械制造;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睿珩;;汽车制造领域混流生产线上的优化排程算法[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朱宗乾;;多品种混流生产线产品投产顺序编排问题的优化方法探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邱东山;东风发动机三个系列实现混流生产[N];中国工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志鹏;面向汽车混流生产的冲压车间调度和装配线排序方法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王楠;基于实时状态信息的混流装配生产优化与仿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美林;制造物联网环境下混流制造过程自适应调度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4 叶明;多级混流生产线动态调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黄刚;混流装配生产的计划排序及其执行过程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彭运芳;多品种混流制造车间运作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耀炜;基于合弄的混流生产车间调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孙浩迪;F公司P类产品生产线混流改造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3 周炜;汽车轮胎总成混流组装及配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卢光富;混流生产线批量流及操作人员配置的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5 杨静;混流焊装生产线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6 慕继武;基于虚拟制造单元的混流制造模式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进;汽车混流生产系统的优化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郑力源;复杂混流生产线车间规划研究[D];五邑大学;2012年

9 张岩岩;基于排队理论的混流制造系统服务率优化与负荷平衡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10 韩晓超;汽车总装车间混流生产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24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724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c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