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一种车身局部模块刚度贡献度的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28 00:55

  本文选题:车身 + 局部模块 ; 参考:《汽车工程》2016年10期


【摘要】:为更好地指导车身结构中各局部模块刚度的设计,提出了一种车身局部模块刚度贡献度的评价方法。首先建立车身结构的整体仿真模型,并根据车身结构性能的要求,将车身结构整体分解成若干个局部模块。然后通过给各局部模块的刚度一个适当的改变量,考察整车结构刚度的变化,并计算各局部模块的刚度贡献度和材料刚度利用率。最后将它们作为评价参数对各局部模块的刚度贡献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某12m承载式客车车身结构设计中,以最大化扭转刚度为目标对车身各局部模块进行了刚度评价与结构优化,优化后在骨架质量略有下降的前提下,整车结构的扭转刚度提高了22%,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design of the stiffness of each local module in the body structure,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tiffness of the local module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whol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body structur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whole body structure is decomposed into several local modul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ody structure performance. Then the stiffness of the whole vehicle structure is investigated by giving a proper change to the stiffness of each local module, and the stiffness contribution of each local module and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material stiffness are calculated. Finally, they are used as evaluation parameters to evaluate the stiffness contribution of local modules. The evalu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a 12m bearing passenger car body. The stiffness evaluation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are carried out with the aim of maximizing torsional stiffness. After the optimization, the skeleton mass is reduced slightly.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of the whole vehicle structure is increased by 22 points, which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5201)资助
【分类号】:U463.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平;胡静丽;柳剑玲;;《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学理论;2010年26期

2 张启森;;浅谈汽车车身材料的发展趋势[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2年07期

3 黄天泽;陈树年;;汽车车身索隐[J];湖南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4 张毅;向汽车车身用钢轻量化迈进[J];上海钢研;1996年01期

5 雷正保,钟志华;汽车安全车身评定标准发展趋势[J];上海汽车;1997年09期

6 朋希;;钢铁制造商拟开发超轻钢汽车车身[J];现代家电;1997年02期

7 汪卫东,康华平;世界汽车车身开发现状及我们的对策[J];汽车科技;1998年06期

8 鲍晓沾;;现代汽车车身新技术[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23期

9 潘林春;超轻钢车身的设计和应用[J];上海汽车;2000年12期

10 江涛;车身实物模型的变迁与车身开发技术的发展[J];上海汽车;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平;;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汽车车身及零部件数字化设计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2 徐建全;陈铭年;林大同;;汽车车身结构的接头研究进展[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建全;陈铭年;林大同;;汽车车身结构的接头研究进展[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肖攀;周定陆;;基于台架试验方法的车身疲劳分析[A];“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建设”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郎勇;;车身牵引装置的设计[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兰凤崇;赖番结;陈吉清;马聪承;;泡沫铝复合板材料高刚度车身结构的基础研究[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7 路洪洲;王文军;王智文;郭爱民;路贵民;;基于轻量化的车身用钢及铝合金的竞争分析[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黄小平;;浅析车身几种常见的固定顶盖装饰条的结构[A];自主创新、学术交流——第十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张正;;汽车车身装焊夹具的协调性与统一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徐文忠;曾祥群;徐文寿;;一步法涂装、制造玻璃钢车身的研究[A];环保型涂料及涂装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秀平 译;未来钢质汽车——引领车身结构前沿创新[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2 ;国际钢协:未来钢质车身能减重39%[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张志勤 何立波 高真凤;世界轿车车身高强度钢应用进展[N];中国冶金报;2012年

4 孟岩 林元君;汽车安全的两大误区[N];经理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黄震 王博;心向高处[N];当代汽车报;2006年

6 杜凉;概念车——别具匠心 独具魅力[N];上海科技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周丽娟;新车排队来 且莫挑花眼[N];中国汽车报;2002年

8 李;GOA技术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N];中国电子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黄震 孙晓红;内外兼修[N];当代汽车报;2006年

10 管学军;大众在华部署第二个平台[N];中国工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瑞丰;乘用车概念车身参数化设计、仿真、优化一体化关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曹友强;基于机敏约束阻尼的车身结构振动噪声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左文杰;简化车身框架结构建模与快速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黄颀;汽车车身部件约束变体建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刘波;知识驱动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及相关软件开发[D];吉林大学;2007年

6 石琴;基于现代设计理论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7 周云郊;钢铝混合材料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关键问题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宋凯;汽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李亦文;车身结构抗撞性问题的简化建模及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曹俊;基于确定性定位分析的车身三维偏差模型及求解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湛璇;基于参数化方法的车身概念正碰模块的正向设计与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良;某乘用车车身声振舒适性分析及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贺晓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车身气动造型的整体优化设计[D];中北大学;2016年

4 周岐坤;某皮卡车身结构NVH性能仿真分析与控制[D];江苏大学;2016年

5 白霜;基于CAE驱动的纯电动中巴车身结构正向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张士展;基于PSI方法的多材料车身选材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闫庆伟;引入成形因素的车身结构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杨井哲;车身结构动态设计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林涛;钢铝一体化车身框架结构概念设计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治国;轿车前部车身结构静态强度计算及动态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130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8130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b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