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油器结构对柴油机NO_X和碳烟排放影响的研究
本文选题:柴油机 + 喷油器 ; 参考:《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年08期
【摘要】:通过对某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排放对比试验,研究喷油器压力室、喷孔直径、油嘴伸出量和喷油器开启压力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为样机优化提供参考方案。试验表明:无压力室喷油器碳烟的生成量减小但NO_X的生成量会增加;除了2850r/min转速的中高负荷情况下,柴油机的NO_X生成量随着喷孔直径的减小而增大,碳烟的生成量则随着孔径的减小而减小;随着油嘴伸出量的增加,柴油机的NO_X生成量逐渐增大,碳烟的生成量逐渐减小;喷油器的开启压力的增加导致柴油机的NO_X生成量变大,但是碳烟生成量有所减少,并且转速越低,负荷越小时这种影响更明显。通过试验确定喷油器压力室的选择以及最佳喷油器孔径、开启压力、喷油嘴伸出量。
[Abstract]:The effects of injector pressure chamber, injection hole diameter, nozzle outburst and injector opening pressure on th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four-cylinder turbocharged and intercooled diesel engine were studied. Provides the reference scheme for the prototype optimization.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soot produced by the fuel injector in the non-pressure chamber will decrease but the amount of NO_X will increase, except for the moderate and high load of the 2850r/min speed, the NO_X production of the diesel engine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diameter of the injection hole. The amount of soot emission de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apertur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nozzle extension, the amount of NO_X of diesel engine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amount of soot emission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increase of the opening pressure of fuel injector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NO_X production of diesel engine. But soot production is reduced, and the lower the speed, the smaller the load. The selection of the injector pressure chamber and the optimum injector aperture, opening pressure and nozzle protruding amount are determined by test.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6072)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分类号】:U464.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崇训;欧美柴油机排放标准参考[J];工程机械;2003年03期
2 王秀叶,王旭,耿宗亮;降低190系列柴油机排放的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5年05期
3 华龙;欧洲对柴油机排放的控制[J];城市车辆;2005年02期
4 韩会成;郭景才;;改善柴油机排放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6年05期
5 许建耘;;满足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技术[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07期
6 郭昌明;柴油机排放的控制方法[J];车用发动机;1987年06期
7 ;从排放看未来50年柴油机的发展[J];小型内燃机;1995年05期
8 华觉源;全国柴油机排放法规讨论会召开[J];车用发动机;1996年04期
9 林暾熹;非公路用柴油机的排放及其改善措施[J];车用发动机;1997年01期
10 钱裕尧;;柴油品质与柴油机排放[J];轻型汽车技术;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朱江;;柴油机可见污染物的排放特点及测量方法[A];2010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2 卓松芳;;针对城市公交车辆开发的6112增压中冷欧Ⅱ柴油机[A];新世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现代化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王达文;张宝诚;李翠华;;柴油机主要排放污染物简明预测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刘欣;刘志勤;;降低直喷型柴油机的排放[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5 任洪娟;马其华;;柴油机欧Ⅳ、Ⅴ排放控制技术路线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6 严采娟;远莹莹;肖荣;范国梁;;快速萃取法分析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中可溶性有机化合物[A];'2006天津市第十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振锋;黎苏;孟凡举;周晶晶;钟铭;;柴油添加尿素水溶液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试验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泽;美大力推行清洁柴油机[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刘林森;美国打响清洁柴油机“战役”[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辛文;我国柴油机产业总体水平有待提高[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4 记者 张银炎;沪江公司柴油机排放检测创新高[N];中国船舶报;2007年
5 缪孔文;杭发率先推出国产欧Ⅱ柴油机[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6 华讯;柴油机总体水平有待提高[N];中国物资报;2000年
7 记者 张银炎;沪江公司去年柴油机排放检测超百台[N];中国船舶报;2011年
8 南京汽车研究所 钱裕尧;对柴油机排放不应苛求也不能放任[N];中国汽车报;2000年
9 路明远;柴油机轿车的优劣[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刘蔚;新技术降低柴油机颗粒排放[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军;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SCR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刘金武;HSDI柴油机雾化与排放特性瞬态多维建模和数值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王峰;柴油机低温燃烧过程中多环芳香烃生成机理的构建及多维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张登攀;柴油机进气预混甲醇的台架试验和醇气混合过程数值模拟[D];江苏大学;2011年
5 刘少华;柴油机燃用BED多组份燃料的燃烧过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韩文赫;基于多谱协同分析方法的D/INTP降低柴油机有害排放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7 杜宪峰;柴油机振声信号特征提取与低振声机体结构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田硕;柴油机ISG混合动力系统瞬态过程优化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9 王攀;NPAC技术降低柴油机NO_x和PM排放的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10 郑尊清;采用EGR结合DOC实现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官维;基于EGR的国Ⅳ柴油机燃烧系统性能优化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魏国宁;柴油机DPF改造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曾元精;植物油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4 周春辉;基于KIVA的柴油机常规排放物变参数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杨小亮;基于柴油机的VGT/EGR涡轮增压工作特性研究及仿真[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杨冬;柴油机颗粒氧化动力学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7 王秀红;油田柴油机混合气燃烧过程流动模拟及排放污染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邵福霞;燃油调制对柴油机NO_x排放影响试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9 苏志伟;PODE/甲醇组合燃烧在防爆柴油机中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唐炜;柴油机SCR系统转化效率及氨存储特性的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22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92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