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性基础的汽车动力总成磁流变液悬置系统分析与优化
【图文】:
如图2.1(1)所示,带有磁性的微粒自由而且均匀地分布在非导磁性的载液中。第二阶段如图 2.1(2)所示,由于偶极矩的作用力推动,,磁性微粒会在短时间内自动形成与磁场平行的链状结构,或者是不完全的链状结构,有的是松散的微粒状态。流变的第三阶段如图 2.1(3)所示,不完整的链状结构在偶极矩的作用下变得统一起来,从而形成新的链状结构。第四个阶段如图 2.1(4)所示,随着磁场强度的加强,部分由磁性颗粒组成的链状结构会逐渐聚集靠拢,分布越来越广,直到整个磁流变液系统达到磁饱和。在(1)到(4)的过程中链状结构对液体流动的限制逐渐变大,当磁场增加到一定临界值即达到磁饱和时,偶极矩相互作用影响超过热运动,悬浮颗粒热运动会受到约束,磁流变液出现明显的固体特性。当撤去外加磁场时,磁流变液系统又按照与图 2.1 相反的顺序转变成液态。这一固液
图 2.1 磁流变液效应过程Fig 2.1 MRF effect process2.2 磁流变液压悬置的结构2.2.1 磁流变液悬置的工作模式历数汽车发动机悬置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橡胶悬置,被动式液阻悬置,半主动式悬置,主动式悬置。属于半主动式悬置的磁流变液压悬置,保留了橡胶悬置及被动式液阻悬置的一些优点和结构特征,并应用磁流变液这种新型的可控智能材料作为悬置的工作介质。图 2.2 为磁流变液压悬置的几种常用的工作模式[50-51]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含超;华文林;;中置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试验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陈连云;王国林;;微型三轮车悬浮式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设计[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9年02期
3 上官文斌,蒋学锋;发动机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J];汽车工程;1992年02期
4 童树波;黄章法;丁华;;汽车动力装置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J];轻型汽车技术;2002年04期
5 沈彤,潘双夏,杨礼康;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研究方法探讨[J];汽车技术;2004年04期
6 谢小虎;;天龙系列商用车发动机悬置故障及应对措施[J];汽车科技;2007年03期
7 吴红;钱道新;;发动机右悬置支架的优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5期
8 吴红;;车用悬置系统的仿真分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黄信;柏世川;章竹一;;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10 陈树勋;吴松;尹国保;李志强;;发动机悬置系统模态分析与优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段胜杰;付嘉鹏;韩志永;;某微车悬置系统隔振优化[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世嵬;蹇开林;李锐;陈伟民;廖昌荣;;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的刚度优化[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3 李征;纪金亮;杨河洲;;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优化设计[A];第八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刘光波;樊兴华;;发动机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邓召学;郑玲;李以农;张自伟;;发动机磁流变半主动悬置变论域模糊控制的研究[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龙银;李强;;基于受迫振动理论酌发动机悬置NVH性能仿真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侯锁军;史文库;王少华;李海生;;磁流变发动机悬置动特性分析及最优控制算法[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申超;孟甲凡;于丽娜;高明明;;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悬置设计[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召学;汽车动力总成磁流变悬置优化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章新杰;磁流变挤压悬置动态特性研究及其在汽车中的仿真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梁天也;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悬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姜波;电流变液半主动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与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时培成;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闵海涛;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特性仿真与主动控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云清;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戴永谦;发动机悬置软垫断裂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云侠;液阻悬置动态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敏;发动机悬置系统解耦与新型半主动液压悬置设计的关键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姣艳;某乘用车怠速振动性能开发与改进[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余良渭;二缸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韩标;轮式装载机振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徐娟;基于虚拟迭代的某轻卡驾驶室疲劳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金文杰;基于CATIA V5环境下的车身悬置系统开发功能集成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周崇涛;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的结构参数化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7 周亨;矿用自卸车发动机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曹征栋;商用车发动机悬置支架结构优化与可靠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孙海强;发动机悬置隔振及车辆怠速共振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王郡成;某中型载货汽车动力悬置系统优化研究及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47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54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