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中旁车道车辆并线控制的研究
【图文】:
数据利用模糊支持向量机训练旁车并线意图识别器,并利用旁车与主车的行驶关系采用模糊控制进行旁车并线控制,以期使主车在并线车辆尚处于旁车道时即可提前适应其行驶情况,从而使ACC控制更加符合驾驶员的决策过程并提高主车的行驶安全性。1旁车并线控制器的结构ACC由中央协调器根据环境车辆与主车的运动关系决定主车的控制模式,以使主车进入前车跟随行驶或定速巡航状态。当满足旁车并线控制条件时,主车启动旁车并线控制。为保证控制的鲁棒性并充分利用已有的ACC控制功能,旁车并线控制器采用分层设计,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1旁车并线控制器结构图1中,主车运动参数控制器依据主车与旁车的纵向相对车距dx与纵向相对车速vx求取主车期望达到的加速度ad,主车加速度控制器根据ad由动力学模型计算主车期望的节气门开度αd与期望制动压力pd,,而节气门开度控制器和制动压力控制器(执行机构控制器)分别由αd和pd控制实车的节气门开度αa和制动压力pa,从而使主车的实际加速度aa跟随ad的变化并调节车速vh以使主车提前适应即将并入主车道行驶的旁车道车辆。在旁车并线控制中,主车加速度控制器和执行机构控制器处理所有涉及具体车辆动力学的求解问题,而主车运动参数控制器只进行车辆运动的计算,因此有利于主车运动参数控制器在不同车辆中的应用。此外主车加速度控制器和执行机构控制器的结构与ACC已有控制功能中的相应部分相同且可以共用,因此基于分层的旁车并线控制器可使主车的控制过程进一步简化。由于主车加速度控制器和执行机构控制器已在先前的研究中进行了讨论[8-9],因此本文中主要研究旁车并线控制条件和主车运动参数控制器的设计。2旁车道车辆并线意图
苤械南嘤Σ糠窒嗤噔铱梢怨灿茫囗虼嘶饽诜?层的旁车并线控制器可使主车的控制过程进一步简化。由于主车加速度控制器和执行机构控制器已在先前的研究中进行了讨论[8-9],因此本文中主要研究旁车并线控制条件和主车运动参数控制器的设计。2旁车道车辆并线意图识别旁车道车辆是否存在并线行为是进行旁车并线控制的首要判定条件,因此本文中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利用由实际道路环境下采集的旁车并线数据训练并线意图识别器,以期能够客观反映旁车驾驶员的并线行为。并线意图识别器的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图2并线意图识别器工作过程图2中,描述旁车行驶的数据样本分为训练样本和待识别样本,分别由基于车载雷达和自车传感器经Kalman滤波预估得到的主车与旁车纵向相对车距dx、侧向相对车距dy、纵向相对车速vx、侧向相对车速vy、纵向相对加速度ax、侧向相对加速度ay和主车车速vh组成。因此在时刻i得到的训练样本或待识别样本xi可记为xi=[dxdyvxvyaxayvh]T(1)待识别样本为主车在正常ACC控制下得到的描述旁车与主车运动关系的数据,经并线意图识别器判别和识别结果后处理后可判断旁车是否存在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元;汽车巡航控制装置简介[J];汽车运用;2002年02期
2 蒙留记,黄西林,贾中刚;轿车巡航控制的分析与检修[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年05期
3 王地川,李斌花,谢晖,钟志华;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跟随模式的仿真建模[J];计算机仿真;2004年09期
4 别秀梅,葛安林;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车辆的模糊巡航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4年05期
5 马洪文,许玉新,高斐,舒华,刘磊;丰田汽车巡航控制过程与故障诊断[J];汽车电器;2004年12期
6 韩剑辉;;一种嵌入式巡航控制设计[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7年03期
7 杨洁芳;陈开考;周胜利;;基于单片机的汽车巡航控制仿真系统设计[J];科技通报;2012年05期
8 佟舟;;一汽解放CA6101TRD1 2011款新型军车自动巡航控制[J];汽车电器;2012年08期
9 陈学文;祝东鑫;李萍;朱甲林;;城市工况汽车智能巡航控制与仿真[J];制造业自动化;2014年06期
10 卢江,刘昭度,时开斌,安巍;自适应巡航控制新方法(英文)[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洪月;丁惜瀛;于华;裴延亮;;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发展[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0分会场-节能减排战略与测控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沈文;西门子威迪欧:IPAS提升汽车整体安全性[N];中国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玉刚;汽车AMT的系统设计和智能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张德兆;基于弯道行驶的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地川;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跟随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2 沈亮;汽车巡航控制方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冯永安;基于神经网络的经济性巡航控制方案及车速调节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卢燕;城市工况汽车走—停巡航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朱永强;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控制策略开发及行驶环境评估[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洪玮;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7 段斌;汽车自动防撞系统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Halid Mahama;[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55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55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