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基于VOF模型与动网格技术的油气悬架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9-11-29 21:35
【摘要】:针对某型大吨位矿用自卸车油气悬架为油气两相相互接触的特点,拟从多相流数值仿真的角度对其非线性刚度阻尼特性进行分析。首先,在探讨了现有多相流建模方法适用性、湍流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VOF模型和动网格技术,在Fluent软件中建立悬架的气液两相流模型,并采用UDF方法对两相流模型的边界运动形式进行预定义。其次,模拟了悬架拉伸和压缩状态下的内部瞬态流场特性,得到不同时刻相应流道中的速度和压力云图,提取出气室内压力的变化以及悬架内因阀系结构而产生的压力差的变化,进而计算得到其刚度和阻尼特性曲线。再次,将所求力学特性曲线通过Spline函数导入ADAMS/View中,建立了某型矿用自卸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开展了随机道路平顺性仿真分析,并借助实车道路振动测试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最后,通过两相流仿真分析了阻尼孔倒圆大小、开孔角度、不同单向阀开度对悬架阻尼特性的影响。
【图文】:

油气悬架,原始模型


图2油气悬架原始模型图3油气悬架简化模型表1油气悬架结构尺寸mm缸筒内径活塞外径阻尼孔直径单向阀直径3683408152.2模型计算域网格划分采用ANSYS/ICEM软件对简化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考虑到单向阀和阻尼孔直径相对于整体结构尺寸较小,因此,对其进行了局部网格加密,并改善了网格质量,最终网格数大于120万。模型计算域典型截面网格如图4所示,包括一个阀系横截面网格和两个阀系纵截面网格。在Fluent软件中将两个单向阀分别设置为两个body,网格其余部分设置为第三个body,以便于实现单向阀在拉伸和压缩行程时的开闭状态。图4模型计算域网格划分2.3VOF模型和动网格技术耦合建模2.3.1湍流模型选择就减振器而言,流体流经阻尼孔的状态为湍流,这已被大量的试验工作所验证[23]。因此,在进行油气悬架流体数值仿真前,有必要对湍流模型适用性进行分析,以提高计算精度。目前,计算流体力学中,,描述湍流的基础是Navier-Stokes(N-S)方程[24-25],根据N-S方程中对湍流处理尺度的不同,湍流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数值模拟(DNS)、大涡模拟(LES)和雷诺平均方法(RANS)。DNS方法直接求解湍流运动的N-S方程,可以获得湍流瞬时流场的全部信息,但由于计算量大,目前只限于一些低雷诺数的简单流动。LES方法在湍流运动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将N-S方程在一个小空间域内进行平均(或称为滤波),以便从流场中去掉小尺度涡,导出大涡所满足的方程,通过建立亚格子尺度模型来模拟小涡对大涡的影响,是介于DNS方

油气悬架,简化模型,结构尺寸


图2油气悬架原始模型图3油气悬架简化模型表1油气悬架结构尺寸mm缸筒内径活塞外径阻尼孔直径单向阀直径3683408152.2模型计算域网格划分采用ANSYS/ICEM软件对简化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考虑到单向阀和阻尼孔直径相对于整体结构尺寸较小,因此,对其进行了局部网格加密,并改善了网格质量,最终网格数大于120万。模型计算域典型截面网格如图4所示,包括一个阀系横截面网格和两个阀系纵截面网格。在Fluent软件中将两个单向阀分别设置为两个body,网格其余部分设置为第三个body,以便于实现单向阀在拉伸和压缩行程时的开闭状态。图4模型计算域网格划分2.3VOF模型和动网格技术耦合建模2.3.1湍流模型选择就减振器而言,流体流经阻尼孔的状态为湍流,这已被大量的试验工作所验证[23]。因此,在进行油气悬架流体数值仿真前,有必要对湍流模型适用性进行分析,以提高计算精度。目前,计算流体力学中,描述湍流的基础是Navier-Stokes(N-S)方程[24-25],根据N-S方程中对湍流处理尺度的不同,湍流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数值模拟(DNS)、大涡模拟(LES)和雷诺平均方法(RANS)。DNS方法直接求解湍流运动的N-S方程,可以获得湍流瞬时流场的全部信息,但由于计算量大,目前只限于一些低雷诺数的简单流动。LES方法在湍流运动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将N-S方程在一个小空间域内进行平均(或称为滤波),以便从流场中去掉小尺度涡,导出大涡所满足的方程,通过建立亚格子尺度模型来模拟小涡对大涡的影响,是介于DNS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家升 ,安静 ,单海燕 ,安时祥;油气悬架的特征及其结构原理分析[J];工程机械;2003年11期

2 肖献法;油气悬架的开发与应用[J];商用汽车;2003年02期

3 秦家升,游善兰,王增民;油气悬架系统及其数学模型探究[J];建筑机械;2004年02期

4 甄龙信,张文明,王国彪;油气悬架综述[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4年04期

5 甄龙信,张文明,王国彪;国内油气悬架的研究方法、现状与发展[J];矿山机械;2004年08期

6 秦家升,游善兰,王增民;油气悬架系统及其数学模型研究[J];流体传动与控制;2004年03期

7 孙建民;车用油气悬架主动控制试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5年10期

8 赵凯辉,贾鸿社,周志立;油气悬架的模糊半主动控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5年01期

9 梁贺明;陈思忠;游世明;;油气悬架数学建模及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6年04期

10 彭友谊;;油气悬架系统简介[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舒红宇;古永祺;;油气悬架的研究和应用[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一届二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2 段飞;;一种抗侧倾汽车油气悬架的阻尼特性分析[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二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封士彩;;一种先进的车辆悬挂装置的设计及性能分析[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吕宝占;非公路车辆前轴油气悬架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任宏斌;阻尼连续可调油气悬架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赵玉壮;油气悬架非线性特性及其阻尼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辉;车辆油气悬架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刘刚;重型多轴越野车辆互联油气悬架系统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军伟;多轴重型车辆互连式油气悬架系统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庄德军;主动油气悬架车辆垂向与侧向动力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杰斌;油气悬架系统在全路面起重机上的应用设计[D];重庆大学;2008年

2 张太平;非线性油气悬架振动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安丰磊;全路面起重机油气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王飞;油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仿真[D];吉林大学;2005年

5 常少雷;某汽车油气悬架主动控制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何红双;矿用汽车油气悬架动态特性及模糊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寅超;油气悬架系统的动力学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李桂康;军用车辆油气悬架系统仿真及参数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3年

9 陈曦;矿用汽车油气悬架的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田文朋;七桥全液压底盘油气悬架特性研究与优化[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67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567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3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