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制动意图识别与主动能量回收策略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2;U46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金刚;王军平;丁雷;曹秉刚;;基于中国城市运转循环的能量回收特性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0年04期
2 向文国;叶柏生;;能量回收系统动态特性离散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1992年S1期
3 卓言;;聚沙成塔——能量回收技术简介[J];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2010年06期
4 董伟;吕同斌;;基于驾驶及路况因子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回收及分配算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10期
5 张坤;刘鸣;臧瑞龙;赵国强;唐志强;;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方案探索[J];机械工程师;2010年08期
6 徐文华;;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的节能效益[J];暖通空调;2011年05期
7 吴水波;李兆魁;王晓玲;陈們;;反渗透能量回收装置性能评价指标研究[J];给水排水;2013年07期
8 李志新;李甲;冯国会;;寒冷地区空气能量回收装置性能测试及应用[J];节能;2009年07期
9 栾卫涛;李永安;;空-空能量回收装置阻力特性的仿真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3期
10 潘献辉;王生辉;杨守智;;反渗透差动式能量回收装置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栾卫涛;李永安;;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阻力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栾卫涛;李永安;;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芯体阻力特性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安强;;神经网络BP PID在电动车能量回收技术中的运用[A];“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论坛”暨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届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峰;马国远;;公共建筑用热虹吸管能量回收设备夏季工作特性的实验研究[A];庆祝北京制冷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热管能量回收空调助力建筑节能[N];中国建设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杨红英;新市场趋热 能量回收装备分会新鲜出炉[N];中国工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飞;油液混合动力挖掘机能量回收与再利用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艳芳;电力变矩混合动力装载机能量回收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5年
2 孙扬平;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水力冲击角度与转速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林洪涛;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转子水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李贵松;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回收效率分析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刘得雄;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制动意图识别与主动能量回收策略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吴小冬;北方地区用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的优化与系列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毛俊俊;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在严寒地区的应用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舜;纯单相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文宾;混合动力汽车废气能量回收辅助动力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10 栾卫涛;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空气动力性能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3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573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