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提升小规格发动机强化齿形链的回转疲劳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9 10:39
【摘要】:提升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强化正时齿形链的回转疲劳性能将有助于提高发动机正时强化齿形链的使用寿命,使发动机正时链与发动机同寿命;通过强化齿形链链板冲压、挤孔和热处理工艺以及强化预拉工艺等手段大幅提升正时链回转疲劳性能。并对提升正时链回转疲劳性能的措施进行分析和试验验证,提升了齿形链的整体质量水平。
【图文】:

齿形链,链板,齿形


因而表面粗糙度非常关键。采用二次光亮冲裁来进行冷冲压加工,一次进行预留余量冲压,二次进行外缘精冲,达到设计效果。齿形链链板如图1所示,链板交叉口精冲粗糙度如图2所示。图1齿形链链板齿形图图2齿形链链板精冲交叉口粗糙度图3齿形链链板挤孔后光亮带(2)热处理后挤孔:由于齿形链链板孔和销轴是一对摩擦副,因而链板孔内壁粗糙度和硬度均影响疲劳性能,经精密冲裁后预留工艺孔,通过热处理后挤孔,增大链板孔内壁光亮带并降低其粗糙度,提升整链疲劳性能。链板挤孔后光亮带图片如图3所示,链板挤孔后孔内壁粗糙度如图4所示。图4齿形链链板挤孔后孔内壁粗糙度分析认为,图3中链板孔经挤孔达到95%以上孔内壁光亮带,外缘(含交叉口)90%以上光亮带。能够明显增加回转疲劳性能。图2为交叉口处粗糙度测量,Ra0.2646μm;图4为链板孔内壁粗糙度测量,Ra0.3322μm。(3)链板热处理:通过大量工艺试验,成功开发一种超强化齿形链链板的热处理工艺,即强化等温淬火工艺,使得链板硬度控制在50~52HRC,在保证强度和韧性情况下,保持下贝氏体含量75%以上。等温淬火工艺曲线见图5,国产齿形链链板金相组织见图6a,国外名牌产品的齿形链链板的金相组织见图6b。(4)强化预拉工艺:正时强化齿形链必须经预拉处理,经过大量试验,在保证链板孔心距变形量稳定的情况下,采取85%Fu(Fu为齿形链的抗拉强度)的强化预拉力[2](本试验为9.5kN),可显著提高回转疲劳性能。单个链板的孔心距与预拉力的关系曲线见图7,齿形链的拉力与齿形链变形量的关系曲线见图8。图5齿形链链板等温淬火工艺曲线图6齿形链链板金相组织图7单个链板的孔心距与预拉力的关系曲线由图8可以分析得出,在保证回转疲劳性能和单个链板孔心?

链板,齿形链,精冲,交叉口


因而表面粗糙度非常关键。采用二次光亮冲裁来进行冷冲压加工,一次进行预留余量冲压,二次进行外缘精冲,达到设计效果。齿形链链板如图1所示,链板交叉口精冲粗糙度如图2所示。图1齿形链链板齿形图图2齿形链链板精冲交叉口粗糙度图3齿形链链板挤孔后光亮带(2)热处理后挤孔:由于齿形链链板孔和销轴是一对摩擦副,因而链板孔内壁粗糙度和硬度均影响疲劳性能,经精密冲裁后预留工艺孔,通过热处理后挤孔,增大链板孔内壁光亮带并降低其粗糙度,,提升整链疲劳性能。链板挤孔后光亮带图片如图3所示,链板挤孔后孔内壁粗糙度如图4所示。图4齿形链链板挤孔后孔内壁粗糙度分析认为,图3中链板孔经挤孔达到95%以上孔内壁光亮带,外缘(含交叉口)90%以上光亮带。能够明显增加回转疲劳性能。图2为交叉口处粗糙度测量,Ra0.2646μm;图4为链板孔内壁粗糙度测量,Ra0.3322μm。(3)链板热处理:通过大量工艺试验,成功开发一种超强化齿形链链板的热处理工艺,即强化等温淬火工艺,使得链板硬度控制在50~52HRC,在保证强度和韧性情况下,保持下贝氏体含量75%以上。等温淬火工艺曲线见图5,国产齿形链链板金相组织见图6a,国外名牌产品的齿形链链板的金相组织见图6b。(4)强化预拉工艺:正时强化齿形链必须经预拉处理,经过大量试验,在保证链板孔心距变形量稳定的情况下,采取85%Fu(Fu为齿形链的抗拉强度)的强化预拉力[2](本试验为9.5kN),可显著提高回转疲劳性能。单个链板的孔心距与预拉力的关系曲线见图7,齿形链的拉力与齿形链变形量的关系曲线见图8。图5齿形链链板等温淬火工艺曲线图6齿形链链板金相组织图7单个链板的孔心距与预拉力的关系曲线由图8可以分析得出,在保证回转疲劳性能和单个链板孔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振明;金玉谟;;一种变异啮合机制的新型齿形链的设计方法和试验研究[J];机械设计;2010年01期

2 张克仁;新型齿形链传动的链条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3 孟繁忠;;齿形链分类及其多元变异特性研究[J];机械传动;2014年02期

4 田波 ,胡荣恒 ,王光建;不对称齿形链传动性能的分析[J];机械传动;2004年01期

5 孟繁忠,冯增铭,李纯涛,尹德兵;新型齿形链磨损机制及其温度和速度特性的实验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4年06期

6 冯增铭,孟繁忠,李纯涛;新型齿形链的啮合机制及仿真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7 薛云娜;王勇;王宪伦;;齿形链链轮齿形的修正与动力学仿真[J];工具技术;2006年12期

8 王勇;朱冬伟;薛云娜;;齿形链传动的模态仿真分析[J];机械传动;2007年06期

9 孟繁忠;董成国;冯增铭;;新型内-外复合啮合齿形链啮合迹线的求解[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4期

10 付振明;金玉谟;;发动机用内啮合机制齿形链的设计方法和试验研究[J];机械传动;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冯增铭;程亚兵;韩飞飞;;新型齿形链传动的接触动态特性分析[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保议;王献忠;王志刚;;齿形链链板断裂分析[A];2012年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机械》2012增刊)[C];2012年

3 董成国;孟繁忠;冯增铭;秦普亮;;汽车发动机正时齿形链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A];第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专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董成国;汽车正时齿形链系统设计方法与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薛云娜;双面啮合齿形链传动的啮合理论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孙威;齿形链传动系统振动声辐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李启海;新型Hy-Vo齿形链的啮合分析及其设计[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春;新型Hy-Vo齿形链传动设计与动力学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小光;圆形基准孔Hy-Vo齿形链啮合设计及其传动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曲绍朋;新型Hy-Vo齿形链多元变异设计方法及其疲劳可靠性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新宇;发动机正时链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殷帅兵;双相传动Hy-Vo齿形链系统设计及仿真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安立持;双相传动Hy-Vo齿形链系统设计平台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庞景元;某V12汽油发动机正时齿形链传动系统的设计及动力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5 孔繁朝;基于刚柔混合动力学技术的齿形链接触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曲绍朋;新型齿形链的啮合机制与动力学建模及齿形链导板的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熊安平;内—外复合啮合圆销式齿形链长精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艳鹏;正时齿形链系统数字化设计方法及平台开发[D];吉林大学;2014年

9 张建方;高速齿形链链轮的虚拟加工及动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祝宇;摩托车齿形链链轮冷挤压成形工艺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83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583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f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