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准零刚度绝对振动姿态传感原理研究
【图文】:
实现高性能的绝对振动测量。准零刚度(quasi-zero-stiffness)系统正是可上需求的一类优异的非线性振动系统[65-67]。2014 年,XiuTing Sun 等首次度隔振系统应用于垂向绝对振动位移的测量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典型三的准零刚度绝对振动位移传感系统[42],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该传感系统能,并将其应用于汽车四分之一模型的主动悬架上,,如图 1.1 所示。仿真该方法可以显著的抑制来自汽车簧下的振动传递。该基于准零刚度特性感系统可以在很宽的频段内创造一个近似静止的参考点,由于相对振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可以采用适宜的相对振动位移传感技术来测量相对于该静止参考点的振动,从而近似得到被测的绝对振动信号。此外表明,由于非线性刚度的引入,该传感系统可能具有潜在的复杂非线性题。2016 年,Xingjian Jing 等人基于以上的原理设计了三弹簧准零刚度振统实物模型[68],并在仿真计算中考虑了摩擦和横向弹簧及附属元件的转更多的实际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系统可以获得良好的垂向绝对测量性能。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构和典型的三弹簧准零刚度隔振结构,构造了可以在三个水平自由度同准零刚度特性的几何非线性结构,图 1.2 所示。仿真结果表明,该传感系时测量三个水平自由度的振动位移,且只需要简单的负反馈控制即可在的振动控制中取得良好的主动控制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高楠;黄海;李伟鹏;马炜;;空间挠性结构的Stewart平台主动基座振动控制[J];宇航学报;2015年04期
2 于蓬;章桐;郭荣;;车辆传动系扭转振动主动控制研究现状及趋势[J];机电一体化;2014年06期
3 孟令帅;孙景工;牛福;任旭东;祁建成;;新型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4年11期
4 王心龙;周加喜;徐道临;;一类准零刚度隔振器的分段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4年01期
5 赵强;孙子尧;范超雄;陈杰;;考虑时滞作用下的车辆主动座椅悬架鲁棒H~∞控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年05期
6 李强;徐登峰;范新;刘昊;;新型永磁隔振器的隔振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13期
7 刘兴天;张志谊;华宏星;;新型低频隔振器的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年05期
8 嵇春艳;陈明璐;霍发力;张峗;;波浪荷载作用下海洋平台半主动控制试验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吕公河;;地震勘探检波器原理和特性及有关问题分析[J];石油物探;2009年06期
10 蒋良潍;姚令侃;吴伟;;边坡振动台模型实验动位移的加速度时程积分探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安成;微惯导/北斗深组合导航系统主要误差源抑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冯世鹏;激光在振动环境中的传输及指向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崔留争;MEMS-SINS/GPS组合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孙维超;汽车悬架系统的主动振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李国平;面向精密仪器设备的主动隔振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陈贵敏;振动环境下光束指向稳定及其光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范国滨;光束稳定与振动控制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张葆;动载体成像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卫凯凯;车载超稳平台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2 周英杰;加速度测试积分位移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3 余奇平;准零刚度的非线性磁力隔振器的设计和特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4 姚正;弹簧—滑动梁隔振器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杨静;基于压电作动器的振动控制执行装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97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59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