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温差发电器冷却装置传热特性研究
【图文】:
第 1 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节能与环保是当今汽车发展的主题。车辆行驶过程中汽油的燃烧会加剧温室效应,同时车辆尾气中含有大量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固体颗粒物等污染物,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中国汽车保有量也年年攀升。如图 1-1 所示,2011 年到2016 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从 20754.6 万辆增加到 27560.8 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 5.8%;其中全国汽车保有量从 9266.4 万辆上升到 18435.6 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 14.8%,如图 1-2 所示,增长更为迅猛[1]。
第 1 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节能与环保是当今汽车发展的主题。车辆行驶过程中汽油的燃烧会加剧温室效应,同时车辆尾气中含有大量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固体颗粒物等污染物,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中国汽车保有量也年年攀升。如图 1-1 所示,2011 年到2016 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从 20754.6 万辆增加到 27560.8 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 5.8%;其中全国汽车保有量从 9266.4 万辆上升到 18435.6 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 14.8%,如图 1-2 所示,增长更为迅猛[1]。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华;叶国军;陈琳;;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建模[J];通信电源技术;2017年06期
2 王成江;方洋洋;徐名;涂鸣麟;沈书林;;球形温度场对平面温差发电器热电计算模型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年25期
3 严子浚;;温差发电器的匹配条件[J];物理通报;1995年08期
4 翟鸿叶;龚伟申;;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8年23期
5 李彦哲;赵玉龙;何为;朱强;王世学;;核心流强化传热对温差发电器性能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年04期
6 杨桂林;;温差发电器的设计[J];电子技术;2010年01期
7 屈健,李茂德,乐伟,林泉;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性能优化[J];低温工程;2005年02期
8 周颖慧;新型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优化设计[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9 贯佩英;温差发电器及半导体制冷堆简介[J];电工技术杂志;1988年03期
10 刘晓光;温差发电器的研制和产品现状[J];电工技术杂志;198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书海;焦魁;杜青;尹燕;;温差发电器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蔡善钰;;用于火星着陆器和勘察车的钚-238同位素能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5年
3 黄志勇;吴知非;周世新;郑文波;;温差发电器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黄志勇;吴知非;周世新;郑文波;;温差发电器及其在航天与核电领域的应用[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 王凤跃;温差发电走近我们[N];中国电子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史尧光;穿戴式柔性温差发电器的设计与热电耦合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贾法龙;基于电化学技术的温差电材料和微型温差发电器制备及相关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周泽广;温差发电器的传热特性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于书海;温差发电器的特性分析及其基于发动机排气余热能回收利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梁高卫;基于热电转换的铝电解槽侧壁余热发电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刁海;发动机温差发电器系统性能特性及结构优化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7 张祺;基于材料耦合效应的环境能量回收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冬晨;汽车尾气温差发电器冷却装置传热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杨玉荣;汽车尾气蓄热式温差发电器的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3 刘海燕;用于人体热量回收的表链式柔性温差发电器设计与制造[D];浙江大学;2016年
4 孙秀秀;内燃机高温废气余热大温差梯级回收二级温差发电器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郑鼎;轻型客车内置式温差发电器热电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崔红雨;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控制与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钱卫强;低品位热源半导体小温差发电器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张文才;高温温差发电器热应力及疲劳寿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9 汪育超;以汽车尾气余热为热源的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10 张腾;车用内置式高强度温差发电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2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0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