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某商务车车身结构有限元分析及疲劳寿命预测

发布时间:2020-04-07 08:47
【摘要】:对于承载式车身而言,车身是悬架系统、底盘系统和其他附件的安装基础,同时承受的载荷也比较复杂。车身的结构性能主要包括:固有特性,即模态、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等;车身的静强度;关键部位的连接强度;车身的疲劳强度。在新车型的研发阶段,车身的结构性能是工程师考虑的重要因素,车身的刚度和NVH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舒适性,车身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性能直接影响车内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某商务车承载式车身为研究对象,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首先,基于有限元理论和软件,根据车身几何模型,建立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并基于模态理论,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白车身的振型和固有频率,验证了白车身结构设计合理,避免了在低阶激励下发生共振。其次,参照刚度试验测量方法,利用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白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结果表明其刚度满足要求。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弯曲工况和扭转工况下门窗框的开口变形量,结果表明其开口变形量满足要求,与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计算分析基本吻合。然后,基于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建立整车车身有限元模型。通过Adams软件仿真得到典型工况下车身与底盘的安装点的峰值作用力和力矩,应用惯性释放法,考虑非线性因素,利用Abaqus软件计算典型工况下车身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车身及主要结构都满足强度设计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顶盖雪压分析,计算结果验证了顶盖满足抵抗雪压的强度目标。最后,介绍疲劳分析理论和有限元疲劳分析步骤,明确疲劳分析的三要素:材料S-N曲线、单位激励的应力响应和载荷谱。利用疲劳分析软件,仿真得到车身及焊点的疲劳分析结果,结果发现车身及焊点的最大疲劳损伤值都小于1,表明车身及焊点满足企业技术要求和试验场强化路面对疲劳寿命的要求。本文采用CAE技术分析车身的刚度、强度和疲劳寿命等性能,可以在产品开发阶段,了解车身的结构性能,发现车身的薄弱结构,并指导优化分析,从而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对其他车型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图文】:

白车身,几何模型,车身


分析到 NVH 分析,有限元法已成为计算工程领域最方便有效的方部分连续介质的求解问题[24]。同时,还开发出很多有限元软件esh、Ansys、Nastran、Abaqus 等,为有限元法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身有限元建模主要应用有限元软件 Hypermesh,该软件是一款功能高质量的前处理软件,,在汽车有限元建模中广泛应用。白车身有限元建模建模对象概述车身是指完成车身各钣金件的焊接但没有涂装之前的车身,不包机罩等开闭件。本文研究对象是某公司开发的一款商务车车身,属。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车身上部分是由顶盖、侧围、前围板等构分是由横梁、纵梁、轮罩以及地板等构成。图 2-1 所示的是白车身的 CAD 几何模型,其基本设计参数如表 2-1

焊点,单元模型,单元


WELD 单元: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焊点连接单元,连接对点,也可以是节点和;BAR 单元:利用梁单元模拟焊点连接单元,能够承受拉伸、曲载荷;BEAM 单元:是利用一种比较复杂的梁单元对焊点连接进行料是非线性变化的零部件的连接;CM 单元:是一种特殊的焊点单元,由 RBE3 单元和六面体单增大局部结构刚度且精度较高。来看,进行车身建模时,本文选择 ACM 单元来模拟车身的型如图 2-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仲奎;夏卫群;袁亮;吕祝星;舒培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身结构特点分析与研究[J];上海汽车;2018年12期

2 南辰;;小面方向盘该咋打[J];汽车与安全;2017年06期

3 康洁;陈玮;张铁;汪沛伟;龚侃;;基于铝合金车身结构的连接方法研究[J];汽车科技;2017年02期

4 李森;任洁;;摩托车车身结构综合评价[J];摩托车技术;2017年09期

5 曹振;;铝合金车身结构的连接方式分析[J];电子世界;2017年16期

6 王超;吕振华;吕毅宁;;风挡玻璃对车身结构刚度影响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4年12期

7 卫东;;车身优化科技[J];汽车与运动;2017年09期

8 郑炫君;;普通高校车身修复工艺课程教学改革[J];知识文库;2017年13期

9 张若平;吴训成;杨亚莉;;汽车车身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9期

10 肖平;胡静丽;柳剑玲;;《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学理论;2010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东;谢书港;闫晓晓;侯延军;;40%偏置碰撞与小重叠碰撞对车身结构要求的差异性研究[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郭锐;鲍镜如;丁yN;;车身结构数据收集的研究[A];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周云郊;兰凤崇;陈吉清;王金轮;;钢铝混合车身结构自冲铆的模具几何对连接性能的影响[A];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盈亮;张富博;戴明华;余洋;胡平;;基于侧碰的热冲压强度梯度车身结构仿真优化[A];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Volume3)[C];2015年

5 蒋先枰;周安勇;;车身设计中的防锈分析[A];绿色制造与低碳经济——2010年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年会”暨机械工程科技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乐;邓蒋;;某车型电动车车身结构的改进设计[A];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兰凤崇;赖番结;陈吉清;马聪承;;泡沫铝复合板材料高刚度车身结构的基础研究[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8 王则龙;王志涛;杜丽娜;牛亚军;;偏置碰撞数值模拟技术在新车开发中的应用[A];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显臣;刘亚彬;周鹂麟;姚俊贤;;CAE在汽车NVH设计开发及优化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楠;;基于LS-DYNA的高强钢结构轴向冲击性能研究[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孙红;全球专家齐聚澳门 共议车身技术发展趋势[N];中国工业报;2017年

2 任秀平 译;未来钢质汽车——引领车身结构前沿创新[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3 徐培坤;节油设计从车身结构挖潜力[N];中国交通报;2005年

4 王禁;汽车安全哪能看铁皮薄厚 关键还在车身结构能否吸能[N];证券日报;2015年

5 本报记者  赵三明;一项增加车身结构安全的新技术[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普纳;200辆安凯BRT公交车即将投入运营[N];中国工业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赵伟;“顶住压力”方得安全[N];中国质量报;2018年

8 孟岩 林元君;汽车安全的两大误区[N];经理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常艳军;汽车安全“软硬件”都要发展[N];经济日报;2009年

10 普纳;安凯再获千万大单 CNG公交车驶入无锡[N];中国工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奕慈;微型车车身结构对车内低频噪声的影响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魏然;爆炸冲击下车身结构防护机理及多学科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3 秦欢;车身正向概念轻量化设计关键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4 熊飞;基于实车道路谱的车身疲劳寿命预测[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5 姚成;客车局部结构刚度贡献度评价方法改进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崔岸;现代客车概念开发模式及设计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石琴;基于现代设计理论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庄蔚敏;工艺过程材料特性变化对车身结构件抗撞性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杨莉;客车车身结构动力学、声学CAE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刘波;知识驱动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及相关软件开发[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凡;某商务车车身结构有限元分析及疲劳寿命预测[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杜庆贺;某MPV车身NVH性能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赵祥;轿车下部车身主焊点自动焊装线设计与虚拟仿真[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4 石长振;基于协同环境下的知识嵌入式车身零部件框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杨斌;商用车驾驶室结构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6 李雪城;某型汽车车身整体与局部振动分析及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7 倪雪;全铝车身公交车结构优化与耐久性预测[D];厦门理工学院;2017年

8 胡裕菲;电动汽车车身结构正向概念设计及NVH仿真分析[D];湖南大学;2018年

9 马铭;中排多功能座椅的性能优化及与车身的匹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10 王银;基于环结构的某商用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D];湘潭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7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17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1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