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线控转向系统主动转向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22:59
【摘要】:线控转向系统(Steer by wire,SBW)取消了方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具有可变传动比的特点,并能根据车辆的状态进行主动转向控制,对于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对线控转向系统主动转向控制进行研究。首先,以Matlab/Simulink和CarSim软件为工具,建立了SBW汽车仿真平台,选取了角阶跃试验工况和双移线试验工况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SBW汽车模型具有较好的角跟随特性,能准确的描述车辆的运动状态。其次,在分析车速和路面附着系数对汽车瞬态转向特性影响的基础上,基于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一定,设计了SBW系统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下的变角传动比,选取了双移线试验工况和稳态回转试验工况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变角传动比的SBW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下都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再次,建立了附着率和滑移率的线性回归关系,利用RLS算法对回归系数K进行了辩识,根据辨识的K值求得当前路面附着系数的估计值,选取了直线加速试验工况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RLS估计算法在高、低附着系数路面都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在建立4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算法的车辆状态观测器,对车辆质心侧偏角、侧倾角和侧倾角速度进行了估计,选取了连续正弦转向试验工况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观测器在高、低附着系数路面都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对车速的变化有较好的鲁棒性。最后,考虑到车辆系统的非线性和时滞时变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LTV-MPC)的主动转向控制方法。在考虑车辆横摆、侧向和侧倾三个方向稳定性的基础上,选取横摆角速度ω_r、质心侧偏角β和侧翻指数RI作为控制目标,设计了一种包括4种控制模式的模型预测切换控制器,并进行了极限工况下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MPC切换控制器能够将控制目标限定在稳定范围内,通过附加前轮转角防止了车辆在高速急转弯工况下发生侧翻的危险,但是由于附加转角减小了前轮转角,从而增加了转弯半径,导致车辆在紧急避障时不能顺利避开障碍物。
【图文】:

示意图,方向盘,模块结构,执行电机


图 2.1 方向盘模块结构示意图 Fig. 2.1 Sketch map of steering module BLDC 电磁转矩方程: = 式中,, 为路感模拟电机转子角速度。2.1.2 前轮转向模块模型前轮转向模块包括转向执行组件、齿向执行组件是指转向执行电机及其减速器式转向器;左、右转向前轮组件是指左右转模中忽略转向执行电机与转向车轮之间的传(1)转向执行组件:由转向执行电机

示意图,前轮转向,模块结构,执行电机


线控转向系统主动转向控制研究 )为转向执行电机作用在齿条上的力矩; 为转向执行电机转子转动惯量; 为转向执行电机粘性阻尼系角; 为转向执行电机转子扭转刚度; 为齿条位移;位移的传动比; 为转向小齿轮半径。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磊;马伯祥;郑宏宇;王祥;;基于无源理论的线控转向汽车稳定性控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06期

2 贺宜;褚端峰;吴超仲;严新平;;基于MPC的大型车辆防侧翻控制方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年03期

3 刘飞;熊璐;邬肖鹏;王阳;;车辆质心侧偏角估计算法设计与对比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4 罗石;张欢欢;朱长顺;;基于姿态预测的线控转向变传动比侧翻控制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7期

5 郑凯锋;陈思忠;王亚;;基于线控技术的四轮转向全滑模控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6 于洋;郭魁元;高明秋;冯屹;;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的正弦停滞评价方法及试验研究[J];汽车技术;2012年11期

7 姚江云;孔峰;吴方圆;;线控转向汽车传动比智能控制策略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年03期

8 白艳;贾鑫;宗长富;管欣;;汽车操纵稳定性客观评价方法综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06期

9 郑宏宇;李君;宗长富;袁昆;赵镜澈;侯嘉封;;线控转向汽车横摆角速度增益优化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1期

10 商高高;洪泽;张红党;罗石;何仁;;基于稳态增益的主动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模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肖峰;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状态估计及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廉宇峰;电动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状态估计与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王祥;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双向控制及变传动比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郑宏宇;汽车线控转向路感模拟与主动转向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涛;轮毂驱动电动车的路面附着系数估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房丽爽;汽车横摆与侧倾稳定性集成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王宁;线控转向汽车路感模拟及主动转向控制策略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40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40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