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动汽车非承载式车身轻量化研究
【图文】:
微型电动汽车非承载式车身轻量化研究汽车结构,进一步完善了模块化、平台化的设计思想,如图 1块代表底盘平台,,用于布置悬架、蓄电池组、驱动系统及碰撞”模块代表乘员舱,采用 CFRP 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内专门针对电动汽车结构特点和未来市场对电动汽车个性化结构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参照宝马 i3 的结构形式,以动汽车(即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的微型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载式车身的正向概念设计方法,对提高微型电动汽车车身轻量模块化、平台化非承载式车身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Drive”模块代表底盘平台,用于布置悬架、蓄电池组、驱动系统及碰撞防护结构,“Life”模块代表乘员舱,采用 CFRP 碳纤维复合材料。然而,国内专门针对电动汽车结构特点和未来市场对电动汽车个性化需求的模块化车身结构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参照宝马 i3 的结构形式,以某非承载式微型电动汽车(即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的微型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模块化非承载式车身的正向概念设计方法,对提高微型电动汽车车身轻量化水平及推动国内模块化、平台化非承载式车身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图 1. 1 通用 E-voltec 架构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9.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奇;张勇;张成;周莎;;灵敏度分析的客车车身模块重构与结构轻量化优化设计[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刘子建;周小龙;田海豹;吕程;;基于主断面刚度优化分配的车身正向概念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15年06期
3 陈文琳;吴洪亮;熊飞;;基于等刚度原理的材料轻量化[J];塑性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4 林标华;姚成;;基于刚度的客车车身承载度评价[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4年04期
5 祝慧;葛广凯;朱纪成;李晓明;陆晨光;;非承载式车身静刚度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4年05期
6 范子杰;桂良进;苏瑞意;;汽车轻量化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4年01期
7 刘波;刘鹏;陈海波;鲜映国;李时成;李晓青;;长安汽车变形铝合金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3年01期
8 杨姝;王赢利;亓昌;胡平;魏志勇;;纯电动汽车白车身拓扑优化设计及性能验证[J];实验室科学;2012年06期
9 钟长艺;余本善;;钢铝一体化车身框架结构关键技术及最新进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年01期
10 梁晨;何宁宁;姚俊贤;赵黎;;非承载式车身对整车刚度贡献率研究[J];机械强度;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云郊;钢铝混合材料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关键问题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保公;碳纤维复合材料纯电动汽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D];湖南大学;2016年
2 李晓妹;混合动力全承载客车车身结构轻量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赵文亮;客车车身骨架中段采用铝合金材料的车身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D];长安大学;2016年
4 杨卓;低速纯电动汽车车架的轻量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田海豹;基于刚度链方法的车身概念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黄磊;以轻量化为目标的汽车车身优化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郭值中;异种金属自冲铆接头成型及失效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8 周姗姗;基于车身承载度的半承载式客车结构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林涛;钢铝一体化车身框架结构概念设计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余本善;基于概念开发阶段的钢铝一体化车身框架正面抗撞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41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4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