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车辆液电耦合式ISD悬架的非线性演化及预测控制

发布时间:2020-05-05 07:28
【摘要】:本文针对车辆ISD(Inerter-Spring-Damper)悬架的车身振动衰减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液电式惯容器装置,并掌握了该装置的性能试验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搭建了车辆液电耦合式ISD悬架,建立了该新型悬架的非线性演化模型,并掌握了其预测控制方法。同时,选取某成品轿车悬架参数,搭建“惯容器-弹簧-阻尼器”三元件串并联结构的车辆液电耦合式ISD悬架系统并进行台架试验,为车辆ISD悬架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首先,本文设计了一款液电式惯容器装置,确定了零部件的选型方法和设计流程,研制了相应的原理样机,在美国INSTRON8800单通道数控液压伺服激振台上对样机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液电式惯容器样机符合理论设计要求,并且发现液压活塞副存在非线性影响,为车辆液电耦合式ISD悬架的非线性演化提供了基础。其次,基于液电式惯容器装置搭建了车辆液电耦合式ISD悬架系统,分析了液电式惯容器的非线性摩擦、寄生阻尼和油液弹性效应,以此为基础结合“惯容器-弹簧-阻尼器”三元件串并联悬架结构将液电式惯容器的非线性融入到悬架中,从而完成车辆液电耦合式ISD悬架的非线性演化。同时,以抑制车身振动为目标,设计了悬架性能预测控制器,并进行了时域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车速为20 m/s时,在随机路面输入下,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都有所降低,验证了车辆液电耦合式ISD悬架的性能优越性和预测控制器的有效性。最后,开展了车辆液电耦合式ISD悬架系统的台架试验。设定车速为10 m/s、20 m/s和30 m/s时,以C级路面为随机路面输入,将试验结果与传统被动悬架作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车辆液电耦合式ISD悬架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减小了18.8%,16.1%,13.7%,悬架动行程均方根值分别减小了10.1%,8.9%,11%,验证了车辆液电耦合式ISD悬架确实能有效改善车辆行驶的综合性能,为其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实证。
【图文】:

被动悬架,梁式,悬架,双横臂


(c)扭力梁式悬架 (d)双横臂梁式悬架图 1.1 传统被动悬架Fig.1.1 Conventional passive suspension 半主动悬架

半主动悬架,可调式,主动悬架


半主动悬架Fig.1.2Semi-activesuspension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峰;沈钰杰;刘雁玲;杨军;;转向工况下的车辆ISD悬架性能提升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年06期

2 昝浩;温华兵;潘朝峰;仲启东;;惯容器对双层隔振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5年03期

3 汪若尘;黄欢;孟祥鹏;吴涛;陈龙;;基于虚拟样机模型的液压ISD悬架动态性能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10期

4 张孝良;聂佳梅;;摩擦力对滚珠丝杠惯容器频响特性的影响[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年05期

5 聂佳梅;张孝良;;车辆被动天棚阻尼悬架系统台架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6 聂佳梅;张孝良;孙晓强;陈龙;;新型混联式ISD悬架建模与参数优化[J];汽车技术;2015年02期

7 张孝良;聂佳梅;陈龙;;基于Simscape的理想地棚阻尼被动实现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4年24期

8 陈龙;沈钰杰;杨晓峰;汪若尘;张孝良;施德华;;基于惯容器-弹簧结构体系的车辆悬架结构设计与试验[J];振动与冲击;2014年22期

9 杜甫;毛明;陈轶杰;刘翼;;机械阻抗方法在悬架系统动力学建模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2014年08期

10 陈龙;任皓;汪若尘;孙泽宇;陈兵;;液力式惯容器力学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晓强;客车ECAS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混杂模型预测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2 杨晓峰;基于动力吸振原理的车辆ISD悬架动力学特性与实现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3 余烽;全地形车振动及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华新;油气ISD悬架建模仿真与试验[D];江苏大学;2017年

2 郎鹏飞;基于dSpace的硬件在回路仿真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琼;基于DSP的半主动悬架预测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D];西华大学;2009年

4 叶智超;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与半主动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9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49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9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