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基于热经济性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的车用有机朗肯循环性能优化

发布时间:2020-05-20 17:36
【摘要】:近年来,笼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地危害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出行安全,传统车用内燃机作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其节能减排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基于车用内燃机变工况下余热能流的分布特性,建立了简单有机朗肯循环和双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学模型、传热模型、经济性模型和优化模型,旨在探明两种循环结构中各关键运行参数之间的协同变化规律。构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车用内燃机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性能预测及优化模型,较之于传统的热力学建模分析方法,预测精度得到了显著地提升。着眼于解决当前千瓦级膨胀机的技术瓶颈,对新型非内燃式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优化。通过结合车用内燃机的余热能分布特性,分别构建了简单有机朗肯循环和双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学模型、传热模型以及优化模型。在车用内燃机变工况下,分析了两种循环结构中各关键运行参数对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性能及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遗传算法,以热力学性能和传热特性协同提升为目标,对有机朗肯循环的关键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对于简单有机朗肯循环,最优蒸发压力总的变化趋势是随着柴油机转速和负荷的增加而增加。最优蒸发压力在1MPa-2.97MPa之间,最优冷凝温度几乎始终保持在298.15K,在柴油机大部分工况下,最优过热度在0K-1K之间。对于双有机朗肯循环,优化得到的高温循环蒸发压力都大于2.2MPa,优化得到的高温循环过热度主要受发动机工况的影响,高温循环冷凝温度的优化结果受发动机工况的影响较小,其数值基本保持在350.15K左右。优化得到的低温循环蒸发温度在339K-343K范围内变化,并且随着发动机转矩的降低而升高,优化得到的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变化较小,基本保持在298.15K。优化得到的排气在蒸发器出口温度变化较小,在发动机大部分工况下,其数值都保持在423.15K。构建了简单有机朗肯循环和双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学模型、传热模型、经济性模型和优化模型,在车用内燃机变工况下,分析了两种循环结构中各关键运行参数及不同工质对热经济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之上,采用遗传算法得到了两种结构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帕累托最优解,并进一步确定了与之相对应的最佳参数运行区域。研究表明,热力学性能的提升必然以牺牲经济性为代价,在影响简单有机朗肯循环热经济性的四个关键运行参数中,蒸发压力的升高有利于改善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过热度对循环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影响较小,随着冷凝温度和排气在蒸发器出口温度的升高,循环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均逐渐恶化。对于双有机朗肯循环中的两个子系统,较高的蒸发压力和较低的冷凝温度均有利于提升其热力学性能。而工质过热度和排气在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变化对循环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基于某重型卡车柴油机有机朗肯循环试验系统的动态运行特性,构建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有机朗肯循环进行了参数影响规律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以有机朗肯循环膨胀机输出功率最大、柴油机排气出口温度最低为优化目标,联合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对有机朗肯循环的关键运行参数进行了协同优化。研究表明,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表现出了较高的预测精度,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相对误差绝对值都小于5%,可以用于车用柴油机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的性能预测和优化。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有机朗肯循环性能优化结果表明,膨胀机输出功率最大可以达到7.68kW。优化结果倾向于使膨胀机进出口具有较大的压力差,而不是使循环工质在膨胀机入口处具有较高的过热度。与热力学模型的优化结果一致,较低的冷凝器出口温度有利于减小膨胀机的排气背压,进而能够增加膨胀机的输出功率。在保证循环工质换热充分的前提下,增大循环工质的流量有利于提高膨胀机的输出功率。基于已经搭建完成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原理性样机,以压缩空气作为驱动工质,讨论了进气压力、运行频率和外接负载电阻对样机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塞组件的位移和速度随着进气压力的升高而增加,直线电机的峰值电压和峰值功率也随着进气压力的升高而增加,活塞组件的位移和速度随着运行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运行频率的增加,峰值电压和峰值功率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活塞组件的位移几乎不受外接负载电阻的影响,但随着外接负载电阻的增加,活塞组件的速度呈现出小幅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建立了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对样机的性能进行预测和优化。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化结果,在给定的参数变化区间内,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00.47W。
【图文】:

国石,消费量


究背景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能源供应和安全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能源供求关系深刻变化。我国能源资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整结构、提高能效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1]。而石油作为当今世界最重源之一,,是当代各国经济发展的血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其产量不但是确保国家能源储备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国际竞争。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石油消费大国,年代起,我国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比例不断上升。根发布的《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 23%国石油消费为 5.78 亿吨,比 2015 年增加 3%,占全球石油消费的 1 中给出了近十年我国石油消费量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

机动车保有量


北京 业大学 学博士学位论文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颗粒物等[4]。近年来,我国: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及增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传统内燃机汽车仍占较大比例展针对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节能减排工作变得十分重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淼;陈湘萍;;有机朗肯循环综述[J];电子世界;2017年17期

2 张琨;任笑彤;李丛;沈胜强;;有机朗肯循环复合系统中喷射器能量分析[J];热科学与技术;2017年05期

3 刘棉涛;李越伟;刘燕妮;韦媚媚;;回收低温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性能分析及优化[J];能源工程;2016年05期

4 钱方;美国投运有机工质透平地热发电装置[J];能源研究与信息;1988年01期

5 李颂哲,李华;卡林纳循环脱颖于朗肯循环大幅度提高热效率的新途径[J];能源研究与信息;1988年03期

6 陈亚平;;余热动力回收的新工质与新循环[J];节能;1989年03期

7 李新国;吴晓松;王竞逸;;传热不可逆及对有机朗肯循环影响热力学分析[J];化学工程;2019年04期

8 陆昆鹏;孙汉文;王珈乐;王行政;;有机朗肯循环在干熄焦技术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7年10期

9 徐根东;吴佳军;陈晶晶;王昌松;史册;;102℃常压余热蒸汽有机朗肯循环模拟及经济性分析[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7年02期

10 伍淼;陈湘萍;;浅析有机朗肯循环研究现状[J];中外能源;201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骞;;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的工质选择[A];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第十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连红奎;顾春伟;李锡明;徐志明;叶钟;;有机朗肯循环透平设计与分析[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3 邱留良;任洪波;班银银;杨健;蔡强;;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研究综述[A];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工程热力学专辑[C];2015年

4 魏东红;鲁雪生;陆震;顾建明;;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仿真的透平建模[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艳;连红奎;顾春伟;;有机朗肯循环在工业余热回收中的应用[A];2009年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艳;顾春伟;李锡明;徐志明;叶钟;;有机朗肯循环回收中低温工业余热的系统研究[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7 卢军;李伟鑫;韦伟;严瑞东;陈江平;程言峰;;极地气候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工质选择[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伟民;高铁瑜;陈凤云;钱继杨;高松涛;;海洋温差氨-水非共沸混合工质朗肯循环系统研究[A];第二届全国海洋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林文胜;贺红明;顾安忠;;利用LNG冷能的再热式低温朗肯循环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林文胜;贺红明;顾安忠;;利用LNG冷能的再热式低温朗肯循环分析[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苏伟 王琳;天加发布效率最高低温发电系统[N];中国电力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富斌;基于热经济性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的车用有机朗肯循环性能优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2 宋松松;车用内燃机—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系统的集成仿真与运行模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3 宋建忠;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中低温太阳能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杨灿;柴油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动态耦合效应及能效优化策略[D];天津大学;2016年

5 杨凯;车用发动机变工况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运行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华荣;有机朗肯循环多目标参数优化及经济环境影响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7 杨绪飞;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变工况运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冯永强;中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热经济性优化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王晓东;小型重力驱动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李艳;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及其透平的研究与设计[D];清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思含;太阳能辅助低温蒸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2 许鸿胜;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发电系统性能研究及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3 胡祖康;船用SCR柴油机-有机朗肯联合系统设计及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4 周奇遇;基于遗传算法的有机朗肯循环多目标优化[D];湘潭大学;2018年

5 陈韬;内燃机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分析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6 宋霜露;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优化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7 倪佳鑫;有机朗肯循环的动态仿真及变工况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8 南来福;基于传热不可逆的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9 李质彬;基于朗肯循环的矿用车辆发动机余热利用技术研究[D];西京学院;2018年

10 孙艺芮;双级蒸发有机朗肯循环与吸收式制冷循环耦合特性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72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72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8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