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摆式双质量飞轮设计方法及扭振隔振特性分析
【图文】:
扭振减振器能够很好的降低发动机的扭矩波动,进而改善了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问题。如图1.1所示为CTD(Clutch Torsional Damper)与DMF(Dual Mass Flywheel)安装效果示意图。与传统的CTD扭振减振器相比,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性能更好,减振效果更为明显,更能有效地解决扭振问题。如图1.2所示,采用传统CTD与DMF扭振减振器时发动机波动对比分析曲线[9]。而离心摆式双质量飞轮的出现使普通双质量飞轮的性能又提升了一个高度,也是双质量飞轮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图 1.1 两种减振器安装效果图CTDDMF
图 1.2 CTD 与 DMF 扭振减振器隔振对比分析曲线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的追求不断提升以及对扭振减振器的隔振性能具有更高的,为满足要求,离心摆式双质量飞轮应运而生。离心摆式减振器在航空发动已久,其理想的性能已得到充分的证明,但是由于汽车安装空间较小以及车况复杂等特点,限制了其在汽车行业上的应用。目前国内对离心摆式减振器法的探讨及隔振性能的理论分析的工作进行的很少,直至2008年,LuK公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伟;史文库;;双质量飞轮(DMF)的研究综述[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8年05期
2 Hartmut Bach;Wolfgang Kücks;Michael Triebel;ZF Sachs AG;Schweinfurt;;带双质量飞轮的动力传动系统各种工况的仿真[J];传动技术;2008年03期
3 张延辉;;LuK最新研发出带离心摆的双质量飞轮[J];轻型汽车技术;2008年Z3期
4 陈涛;吕振华;苏成谦;;弧形螺旋弹簧弹性特性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05期
5 钱人一;;德国鲁克公司的双质量飞轮(上)[J];汽车与配件;2006年05期
6 吕振华;陈涛;;双体飞轮-周向弹簧型扭振减振器弹性特性设计研究[J];汽车工程;2006年01期
7 吕振华,吴志国,陈涛;双质量飞轮-周向短弹簧型扭振减振器弹性特性设计原理及性能分析[J];汽车工程;2003年05期
8 吕振华,熊海龙,陈涛;汽车动力传动系双质量飞轮-径向弹簧型扭振减振器弹性特性设计方法[J];汽车工程;2002年01期
9 刘圣田,吕安涛,马见明;典型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结构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199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光明;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非线性扭转减振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伟;汽车传动系用双质量飞轮的设计方法与扭振隔振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远;发动机激励分析与动力传动系扭振仿真软件开发[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海峰;双质量飞轮弧形弹簧数字化设计分析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3 陈广露;传动系扭转减振器特性分析与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赵龙超;新型双质量飞轮扭转减振器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5 宋彩盟;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闵德垒;双质量飞轮的性能优化与设计软件实现[D];吉林大学;2012年
7 程海峰;基于整车传动系的双质量飞轮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云;双质量飞轮系统扭振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徐少波;双质量飞轮减振弹簧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高亮;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特性研究与优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9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99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