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汽车底盘碳纤维后纵臂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20-07-04 04:13
【摘要】:考虑到汽车工业急切的轻量化要求,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后纵臂是汽车底盘的主要结构之一,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可以有效地减重。然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也给其优化设计过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复杂的多工况和大量的设计变量等。本文采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某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后纵臂零件进行轻量化设计。首先对碳纤维后纵臂进行了选材,并测定了选定的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其后对金属后纵臂模型改形,以经典的层合板理论为基础,通过试错法对离散变量的组合优化,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得了优化的后纵臂铺层设计,其中失效分析采用Tsai-Wu张量强度准则。在保证刚度和强度不降低的前提下,碳纤维纵臂比原金属件减重30%。证明应用专家经验初步设计并结合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碳纤维后纵臂设计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新能源汽车底盘主承力结构件采用先进复合材料进行轻量化设计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后,通过利用Python语言对ABAQUS二次开发,针对各角度铺层占比这个变量进行全局遍历,通过搜索全局得出其有效解与最优解。最后,为了解决多工况计算量大、运算时间长的问题,将基于树的算法中的XGBoost、Dart、随机森林这三种算法引入到各铺层角度占比设计的计算中,同时平衡计算量和计算准确率两者关系,分别在新工况计算量为0条和10条的情况下,Tsai-Wu因子的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96.3%和98.3%(与失效值1相比)。若将已有工况数据量减少一半,同时提高新工况计算量到40条,准确率可以达到95.0%(与失效值1相比)。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1
【图文】:

碳纤维复合材料,底盘


- 2 -(c) 碳纤维插电式混合动力艾瑞泽 7(c) Carbon-fiber plug-in hybrid ARRIZO图 1-1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Fig.1-1 The application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in automobile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新能源汽车因电池自重大,进行底盘的轻量化设计,以期大幅度降低底盘自重、延长电池的续航里程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6; 7]。目前可用来减轻汽车自重的轻质材料除了传统的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以外,还有应用愈加广泛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其出色的力学和物理性能,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主承力结构部件,同时这也是汽车底盘零部件轻量化发展的关键和方向。我国在利用碳纤维

三维图,纵臂,汽车底盘,三维图


合和板宽比的临界屈曲载荷进行了最大化。通过识别全局两种算法的性能。Zheng 等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与优法过早收敛或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将多群体遗传算法与自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具有自适应算子的双种群遗传算法[30]。,建立基于 Patran 的初始有限元模型。并建立了基于 Tsa函数,优化了层合板的层叠顺序。Rao 等多重启动引导算法,是一种混合元启发式算法,综合了流行的局部搜索算禁忌搜索)优点的组合优化算法,用于求解层合复合材料题[31]。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研究内容的研究目标为上汽新能源汽车 EP11 底盘后纵臂,图 1-2 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振国;胡杰;胡龙;;基于遗传算法的层合板分级铺层全局优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2 吴春梅;;现代智能优化算法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3 杨小平;隋刚;;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产业中的应用进展[J];新材料产业;2012年02期

4 刘强;马小康;宗志坚;;斜纹机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及其在电动汽车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J];复合材料学报;2011年05期

5 陈蓉蓉;王莘蔚;;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的性能、应用及相关标准[J];中国纤检;2010年11期

6 陈建桥;葛锐;魏俊红;;基于PSO算法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可靠性优化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冯美斌;;汽车轻量化技术中新材料的发展及应用[J];汽车工程;2006年03期

8 余良富,马力,王皎;复合材料重型专用车车架设计与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王东川,刘启志,柯枫;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小马;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2 堵同亮;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热塑性成型力学建模及工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0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40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