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电动汽车正面碰撞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9.72
【图文】:
图 1.1 事故发生类型比例 图 1.2 不同类型事故造成损失比例左右[6]。因此,有限元仿真计算能极大地提高纯电动汽车开发的效率,对整个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3 国内外电动汽车碰撞与安全研究现状汽车作为一个移动的载体,其在路上行驶的过程中,车内司乘人员的安全与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息息相关。其中,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又分为主动安全性能与被动安全性能。主动安全性能主要通过一些仪器设备来进行保障,如车轮防抱死系统(AB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等等;被动安全性能主要体现在车辆碰撞过程中,通过自身结构的W'溃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以及结合安全带、安全气囊来最大限度地保障车内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对他们的伤害程度。当前,汽车主动安全性能已经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如何有效地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1.3.1 国外电动汽车碰撞与安全研究现状
图 1.1 事故发生类型比例 图 1.2 不同类型事故造成损失比例左右[6]。因此,有限元仿真计算能极大地提高纯电动汽车开发的效率,对整个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3 国内外电动汽车碰撞与安全研究现状汽车作为一个移动的载体,其在路上行驶的过程中,车内司乘人员的安全与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息息相关。其中,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又分为主动安全性能与被动安全性能。主动安全性能主要通过一些仪器设备来进行保障,如车轮防抱死系统(AB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等等;被动安全性能主要体现在车辆碰撞过程中,通过自身结构的W'溃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以及结合安全带、安全气囊来最大限度地保障车内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对他们的伤害程度。当前,汽车主动安全性能已经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如何有效地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1.3.1 国外电动汽车碰撞与安全研究现状
通过节点相连接。在分析过程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与程中的力、位移、能量等物理量进行计算。这些单元组成了庞大的、针对整个部件的求解矩阵,最终得到元法适用于求解具有复杂的几何形状、材料属性和边题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从上世纪 80 年代第一次用分析以来,此后在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过程中,有限及。碰撞仿真有限元理论,碰撞仿真中一些常见问题的处、接触算法、时间步长控制、沙漏控制等进行探讨。真有限元理论构形描述学表明,组成物体的基本单元是无数个微小的质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很好地表征。图 2.1 为物体微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李吉祥;徐博;;基于遗传算法的锥齿轮优化设计[J];新课程(下);2015年07期
2 李永钧;;沃尔沃卷起“绿色旋风”[J];轻型汽车技术;2012年Z1期
3 叶子波;符兴锋;周斯加;;HEV后碰撞安全性仿真和试验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4 王进文;;汽车白车身焊接对焊接设备与材料的需求特点[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1年16期
5 白中浩;陈天志;曹立波;殷文强;;基于正交设计的汽车前纵梁吸能结构的优化[J];汽车工程;2010年11期
6 宋松柏,蔡焕杰,康艳;约束优化问题的遗传算法求解[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胡玉梅,邓兆祥,李晓红,王攀,王勇;微型客车正面碰撞计算机仿真时间与精度研究[J];汽车工程;2004年06期
8 徐敦舸,高卫民,李涛;轿车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拟建模[J];城市车辆;2001年05期
9 高卫民,王宏雁;PAM-CRASH软件在轿车白车身碰撞模拟研究中的应用[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1年03期
10 何文,钟志华;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概述[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冰战;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维刚;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技术[D];湖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郜效保;微型纯电动汽车电池包结构设计与碰撞安全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2 陶泽;某微型纯电动轿车正面碰撞安全仿真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刘金钊;电动乘用车有限元分析及结构轻量化设计[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仪德涛;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架轻量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黄磊;以轻量化为目标的汽车车身优化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葛东东;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分析及优化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姜兆娟;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侯永康;基于LS-DYNA的电动汽车正面碰撞仿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孟政;橡胶弹簧频变刚度特性及其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高彬;汽车正面撞击的结构耐撞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3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4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