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电动汽车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直接转矩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18:15
【摘要】:由于石油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电动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永磁同步轮毂电机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高和调速范围宽等优势在电动汽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综合驾驶员需求、道路行驶工况等信息计算出动力力矩并将该命令发送给永磁同步轮毂电机驱动系统。所以,永磁同步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的目标就是保证经济性的同时快速准确的跟踪整车控制器发出的转矩命令。与磁场定向控制相比,直接转矩控制摒弃了解耦思想、省去了旋转坐标变换,动态响应速度快,所以本课题选择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同时,针对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转矩脉动和开关损耗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三相逆变器开关组合优化为基础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模型预测控制方案。为了解决开关选择时控制时延的问题,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根据当前时刻的预测信息选择当前时刻的最优开关。同时,设计一个目标函数代替滞环比较器、扇区判断、开关选择表等模块来选择最优开关组合,避免了滞环比较器所带来的转矩上下限脉动问题。另外,考虑到开关信号是直接作用于三相逆变器的,而通常对电机的控制只是对电机进行建模,忽略了三相逆变器的作用。实际上,三相逆变器也是很关键的部件。因此,本文设计了开关组合优化控制方法来选择三相逆变器的最优开关信号组合,并对三相逆变器和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一体化建模,以此来计算预测转矩和磁链。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模型,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离线仿真对比实验来验证直接转矩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主要内容和创新点:1.从三相逆变器电压矢量跟踪控制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开关组合优化方法来选取最优的开关组合,以此来控制永磁同步电机。同时,对永磁同步电机和三相逆变器进行一体化建模,使得预测模型更加完整。2.以开关信号为连接点,融合了直接转矩响应速度快和模型预测控制多目标优化的优点,设计了一种以三相逆变器开关组合优化为基础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避免了滞环比较器的上下限脉动问题和开关选择时的控制时延问题,控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9.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利涛;魏灿;朱永治;臧建波;;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在水泥制造中的应用[J];水泥技术;2019年02期

2 张聚;胡标标;谢作樟;龚俊强;;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的可达分区点定位算法[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6年10期

3 胡童亮;;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在碳酸二甲酯生产中的应用[J];浙江化工;2015年12期

4 赵婷婷;程奇峰;王志丰;;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5 张聚;丁靖;;倒立摆系统显式模型预测控制[J];控制工程;2010年04期

6 王献忠,杜维;模型预测控制发展概况[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1999年04期

7 李超;赵行晟;王晓俊;周杏鹏;;基于扰动观测器和模型预测控制的降膜蒸发器控制器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6年03期

8 朱芮;吴迪;陈继峰;胡家全;华国武;;电机系统模型预测控制研究综述[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年08期

9 王国良;杜娟;陈宇晨;阎威武;;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研究(英文)[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7年04期

10 肖振;高强;常勇;;模型预测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研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秋滨;韩志刚;朱宏;;非线性系统的无模型预测控制方法[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1)[C];2009年

2 周明;周坚刚;余达太;;钢铁企业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综述[A];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世忠;娄新生;Carl Neuschaefer;Robert Schrecengost;;多模型预测控制及其在超临界锅炉性能优化中的应用[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聚;张海华;;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显式模型预测控制[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5 张聚;程鑫滟;;三自由度直升机的显式模型预测控制[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李晓娟;韩宝明;李得伟;郭然;;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高速列车运行延误控制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周洪亮;刘志远;;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车辆横摆稳定控制器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吴鹏程;文浩;陈提;金栋平;;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大型空间结构姿态机动[A];第二届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9 李子睿;潘博;田汉青;倪俊;龚建伟;;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无人驾驶方程式控制器设计:大学生无人方程式大赛[A];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8年

10 苗浩洁;王曦;;某型涡喷发动机模型预测控制研究[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九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三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10发动机控制技术[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长生;国内热工自动调节优化系统应用的主要厂家评析[N];中国电力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卓易;预测误差驱动的永磁同步电机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D];浙江大学;2018年

2 周湛清;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模型预测控制[D];天津大学;2017年

3 李志军;约束模型预测控制的稳定性与鲁棒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4 苏成利;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包哲静;支持向量机在智能建模和模型预测控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7年

6 田翔;模型预测控制并行计算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浪文;网络信息模式下分布式协调模型预测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孔小兵;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及其在发电过程控制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岳俊红;复杂工业过程多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10 孙行衍;船舶动力定位系统模型预测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子蛟;车辆起步双离合协调优化控制与硬件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陶冶;考虑死区的永磁同步轮毂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模型预测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韩振宇;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启停系统建模与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葛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性能分析与改进方法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5 赵恺伦;近似显式模型预测控制及其在三自由度直升机上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6 吴赛男;约束车辆队列系统参数化模型预测控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7 何文韬;车辆巡航系统高效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设计及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8 陈天培;新能源汽车双向DC/DC变换器多模型预测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9 杜珍珍;光伏DC-DC变换器预测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10 张正;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55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55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1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