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锂离子电池散热的歧管式微通道热沉设计及性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9.72
【图文】:
图 1-3 微通道热沉度效应机理研究沉的研究与常规尺度热沉的研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度效应作用,包括以下三种效应:效应中的流体为电解质溶液时,固体壁面的静电荷会吸引流体中处静电荷重新排列并形成平衡电场,这就是双电层效应,如图松-玻尔兹曼方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提出了双电层效应分析的方法表明了微通道的性能会受到双电层效应的影响。
图 1-5 弯曲分支型微通道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两种横截面的微通道[39],如图 1-6 所示,列方式对甲醇蒸汽重整制氢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微通道的制氢反应的影响比微通道横截面的影响大。对于矩形截面的微rse-distribution in the Left direction and Dense-distribution LDR)和左右方向均匀排列(Equal-distribution in the Left-Right di现出更好的反应性能;而对于齿形截面的微通道,左ibution in the Left direction and Sparse-distribution in the Right dir排列(Equal-distribution in the Upside-Underside direction,EUU)应性能。在研究的微通道中,ELR 的排列方式更有利于甲醇蒸矩形微通道齿形微通道
第三章 传统和歧管式微通道热沉设计与制造由于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不同深宽比阵列的拆装更换问题,在微通道深宽比的对比实验中,只需要更换歧管式微通道热沉内部的阵列及挡板。四种阵列的微通道深宽比从大到小依次是:MMC-w0.4>MMC-w0.45>MMC-w0.5>MMC-w0.55,四种阵列的实物如图 3-17 所示。(a) MMC-w0.5(基准模型) (b) MMC-w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景祥;赵高波;成宏军;;微通道液冷冷板矩形槽道铣削工艺实验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5年10期
2 林春景;李斌;常国峰;许思传;;不同温度下磷酸铁锂电池内阻特性实验研究[J];电源技术;2015年01期
3 洪思慧;张新强;汪双凤;张正国;;基于热管技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4年11期
4 戴海峰;周艳新;顾伟军;魏学哲;孙泽昌;;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寿命问题研究综述[J];电源技术;2014年10期
5 欧阳唐文;张兴娟;杨春信;;基于CFD的锂电池温度场仿真[J];电子机械工程;2013年02期
6 宋丽;魏学哲;戴海峰;孙泽昌;;锂离子电池单体热模型研究动态[J];汽车工程;2013年03期
7 蔡海龙;闫雪亮;王素梅;夏博;刘鹏军;姜澜;;飞秒激光微通道加工研究进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8 李哲;韩雪冰;卢兰光;欧阳明高;;动力型磷酸铁锂电池的温度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8期
9 张江云;张国庆;张磊;饶中浩;;锂电池热管理中空气冷却效果的实验与模拟(英文)[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1年02期
10 宋永华;阳岳希;胡泽春;;电动汽车电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段瑶娟;动力锂离子电池包热场分析与散热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胡锐鸿;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热特性及散热装置的数值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代伟;多层分叉微通道散热器的水冷散热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胡小峰;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无机超导热管散热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3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6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