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中长弧形弹簧的设计方法及性能测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2
【图文】: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启动发动机加速和减速是需要汽车发动机增加或降低扭矩分离和结合,在这些过程中发动机的各个工作缸都会互相叠加并从动力系统传递给传动系统时,如果这些统的固有频率相同就会在车辆行驶时产生共振。与车辆其它系统的振动振动紧密配合且相互影响,会了衰减汽车动力系统的扭转振动与传递噪声,现代汽动机传动惯量的多缸直列缸发动机来改善发动机的动置;将传动系统各部件轻量化;增加变速箱齿轮的重盘式减振器传动系统的扭振噪声最早出现的减振装置是将弹簧安sional Damper,简称 CTD)见图 1.1。
a)离合器从动盘式减振器 b)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图 1.2 两种扭转减振器的结构比较示意图看出,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沿用了离合器从动盘式减振和次级质量,将减振弹簧放置在两部分质量之间。这个需求,并对扭振减振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为扭振方向[30][34]。是最早将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应用到车辆传动系统中。1增压柴油机汽车“MARKII”安装了根据离合器式减振器的,这是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发展的起点。在 1985 年德国器装备在 BMW324D 车型上,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的减振式减振器,随后宝马公司在其系列车型上均使用了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的发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发动机 2.离合器 3.变速箱 4.悬挂系统 5.制动器图 1.3 传统动力与传动系统结构[22]质量飞轮式减振器最早是德国 LUK 公司研发完成,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可直轮使用,而且使用方便、性能优越、质量可靠,是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在市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正在致力于开发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和混合动力产厂来说,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的开发和应用就显的尤为重要。过几十年来对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的技术不断改进,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的理论研究也出现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轮式减振器也随着油脂润滑、引入弧形弹簧、金属冲压成型工艺的改进、激光计算、仿真分析和优化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产生,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由原擦式发展为液力阻尼式、减振元件增加了橡胶弹簧式与空气弹簧式等多种结构。目前,欧洲的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的使用最广[57],很多车型都采用了双质器。双质量飞轮式减振器的应用范围由最早的柴油车发展到汽油车;由高档[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荣;陈雷;江征风;;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非线性扭转刚度及扭振特性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5年03期
2 胡伟;江征风;曾荣;陈雷;王立伟;;周向长弧形弹簧双质量飞轮静刚度理论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4年24期
3 毛阳;陈志勇;史文库;邬广铭;王世朝;孙宁;;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特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4 陈德民;史小飞;刘国强;许晋豪;;双质量飞轮设计与减振特性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2年07期
5 赵光明;江征风;陈雷;曾荣;;周向长弧形弹簧双质量飞轮阻尼特性研究及其试验验证[J];内燃机工程;2012年01期
6 陈德民;许晋豪;刘国强;麻越垠;史小飞;;军用车辆双质量飞轮设计与减振特性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丁原;潘毓学;;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扭振模型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8 丁原;潘毓学;;双质量飞轮弧形弹簧的设计与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9 赵孝峰;宋立权;罗书明;田宏艳;樊照钟;;周向短弹簧双质量飞轮扭转减振原理研究[J];内燃机;2008年06期
10 李伟;史文库;;双质量飞轮(DMF)的研究综述[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曾礼平;基于形状约束的双质量飞轮设计及非线性振动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陈雷;轿车双质量飞轮动力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严正峰;双质量飞轮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伟;汽车传动系用双质量飞轮的设计方法与扭振隔振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洪亮;大华公司双质量飞轮项目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海峰;双质量飞轮弧形弹簧数字化设计分析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3 李明松;新型双质量飞轮设计及扭振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伟俊;汽车动力传动系中双质量飞轮的静力及动态特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5 高瑞;周向长弧形弹簧双质量飞轮动态特性仿真及其失效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孝峰;汽车双质量飞轮扭振系统结构分析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卢玉东;多级非线性双质量飞轮减振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丁磊;客车双质量飞轮的设计和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9 高亮;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特性研究与优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徐世彦;汽车动力传动系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9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79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