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汽车座椅悬置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07:45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汽车的驾乘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准零刚度的汽车座椅悬置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具有高静刚度低动刚度特性,其起始隔振频率很低,能有效隔离对人体伤害较大的低频振动,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工作可靠和成本低等优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座椅悬置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设计制造了一种基于正刚度机构(竖直弹簧)与负刚度机构(水平预压缩弹簧)并联的汽车座椅悬置(该座椅悬置结构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可调的高隔振性能汽车座椅悬置结构,申请号:201810245963.6),通过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等手段系统的研究了该座椅悬置的静力学特性和振动特性。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理论研究了座椅悬置的刚度特性,分析了水平弹簧预压缩量对刚度的影响规律,得到座椅悬置在平衡位置具有准零刚度特性的条件,且该座椅悬置需要调节机构调整其静平衡位置到一个固定的特定位置。对座椅悬置建立动力学模型并对其求解,分别得到座椅悬置在不同水平弹簧预压缩量和不同等效阻尼下的位移传递率特性,和座椅悬置在不同类型激励下的时域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励频率高于2Hz时,座椅悬置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隔振率高于60%。(2)对座椅悬置进行结构设计,将其分为竖直弹簧安装与调节机构、负刚度机构、悬置高度调节机构、导向机构等机构,实现其对不同体重、不同身高乘员的调节功能。对每个机构进行结构设计,并对重要零件进行校核。对设计的零件进行三维建模并在UG软件中进行虚拟装配,检查是否有干涉和进一步优化结构。(3)建立ADAMS仿真模型,在不同等效簧载质量、不同频率位移激励条件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座椅悬置的共振频率出现在0.5Hz~0.75Hz之间,悬置的起始隔振频率约为1Hz;当激励频率高于2Hz时,座椅悬置的隔振率在65%以上,且等效簧载质量越大,隔振率越高。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合。(4)制造了座椅悬置样机,测量了其静力学特性,座椅悬置样机存在小刚度区间,范围约为40mm,刚度约为3000N/m。搭建了动力学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座椅悬置样机的固有频率约为1.4Hz,起始隔振频率约为2Hz,当激励频率高于4Hz时,隔振率高于50%。该座椅悬置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本课题的研究证实了基于准零刚度的座椅悬置具有优异的隔振性能,为汽车座椅悬置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研究结果对座椅悬置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836
【图文】:

原理图,刚度,原理图,负刚度


位置附近具有高静刚度低动刚度特性,有很好的承载始频率非常低,对低频振动或超低频振动有很好的隔过调节机构调整被动座椅悬置的某些特性参数,使悬身高的驾乘人员,都能有很好的隔振性能,具有很好于准零刚度的被动座椅悬架的结构设计、系统特性及乘舒适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与意义。研究现状及分析度系统的研究现状刚度并联的准零刚度系统原理如图 1.1 所示。当线性弹力平衡后,在静力平衡位置处并联合适的负刚度机构的负刚度机构对被隔振对象不起支撑作用。所构成系性特性,在静平衡位置附近的刚度趋近于零且大于零达到隔离低频振动的目的。

示意图,并联结构,弹簧,示意图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首先对准零刚度系统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arrella 等人[6-8]提出了由一个竖直线性弹簧并联两统,如图 1.2 所示,并研究了其静力学特性和平衡表明当结构参数满足一定关系时,系统在平衡位倾斜的线性弹簧的初始角度在48 57 范围内时,线的变化率最小。

示意图,连杆,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 1.2 三弹簧并联结构示意图Fig.1.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ree spring parallel structurenvacic 等人[9]又改进了该系统的结构,用两个倾斜的非线性弹簧代线性弹簧,并对其施加预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预压缩量的非使该系统在平衡位置附近更大位移范围内具有较小刚度特性。在此10]采用四个倾斜的线性弹簧作为负刚度机构,分析了其静力学特性了其动力学隔振性能。献和张施祥等人[11-14]提出了用两个对称安装的连杆-弹簧机构作为负零刚度系统,如图 1.3 所示,从系统的工作原理、动力学特性、应用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静平衡位置附近具有良好的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静;杨丰翔;刘保军;;基于ADAMS的振动过程频率特性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15年09期

2 刘兴天;孙靖雅;肖锋;华宏星;;准零刚度微振动隔振器的原理和性能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21期

3 郭晓宁;曾彬彬;;基于ADAMS的挖掘机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2年04期

4 彭献;张施详;;一种准零刚度被动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共振响应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5 赵强;高丽杰;;正负刚度并联弹簧汽车座椅悬架设计与仿真[J];森林工程;2009年01期

6 郭星卫;;加速度计信号的滤波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2期

7 朱思洪;徐晓美;;驾驶员座椅悬架系统刚度调节特性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年02期

8 宋健;;基于ADAMS的虚拟样机技术研究综述[J];潍坊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芮执元;魏兴春;冯瑞成;;基于ADAMS的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机构设计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19期

10 徐晓美;朱思洪;;一种剪式座椅振动特性的理论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勇;汽车座椅的非线性准零刚度隔振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2 徐晓美;基于磁力弹簧的非公路车辆驾驶员座椅悬架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心龙;CRSM准零刚度隔振器的非线性隔振特性及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王毅;滚球型准零刚度隔振器的设计和特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5年

3 孙明;商用车座椅半主动悬架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张月英;准零刚度隔振器的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柳伟;半主动座椅悬架的设计与振动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张施祥;一种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及其在车载精密仪器隔振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7 朱星星;一种新型座椅半主动悬架系统振动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进;基于ADAMS的轻型客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刘杰;非线性座椅悬架结构优化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10 丁晓东;商用车座椅舒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3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83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c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