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空调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341;U469.72;U463.851
【图文】:
第二章 IPMSM 的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技术嵌入式 PMSM 和内置式 PMSM。如图 2.1 所示。表贴式和嵌入式 PMSM 的永磁体都是瓦片状。表贴式 PMSM 的永磁体是置于转子的表面。由于永磁体材料的磁导率与空气的磁导率近似相等,所以表贴式 PMSM 的交直轴电感近似相等,转子磁路对称,属于隐极式 PMSM。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转动惯量小、运行性能良好等优点[55]。嵌入式 PMSM 的永磁体是嵌于转子的表面,且之间的距离小于一个极距。由于嵌入式永磁体和转子之间为磁导率大的铁磁材料,所以交轴电感要大于直轴电感,具有凸极效应,造成转子磁路具有不对称性,产生磁阻转矩,能够提高 PMSM 的功率密度,使得其动态性能要优于表贴式 PMSM。但制造成本和漏磁系数要比表贴式 PMSM 的要高。内置式 PMSM 的永磁体为长条状置于转子的内部,结构稳定,凸极性比嵌入式 PMSM 还要大,可以产生更大的磁阻转矩,目前广泛应用于要求高精度和动态性能好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中。嵌入式和内置式PMSM 由于都有凸极性,所以属于凸极性 PMSM。
目前在 IPMSM 控制中常用的坐标系有:三相静止坐标系 ABC、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和两相旋转坐标系 dq。 图2.2 表示三种坐标系之间的联系,三相静止坐标系是根据三相绕组互为 120 度构成的,两相静止坐标系中的α轴与 A 相方向一致,其β轴超 A 相 90 度。两相旋转坐标系中的 d 轴与电极 N 轴方向一致,其 q 轴超 d 轴 90 度,且 d 轴与 A 轴之间夹角为 。图 2.2 三种坐标系之间的联系Fig 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coordinate systems在矢量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坐标转换主要包括:Clarke 变换、Park 变换和 Park逆变换。这三种坐标变化的前提条件是:1 各坐标系下的磁动势保持不变;2 不同坐标系下的功率保持不变[13]。(1)Clarke 变换Clarke 变换表示的是由三相静止坐标系 ABC 转换成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在IPMSM 矢量控制技术中 Clarke 变换表示由电机三相定子电流 ia、ib、ic转换成两相电流值 iα、iβ,下面以电流为例的 Clarke 变换见式 2-1 所示:
2.4 定子电流控制策略研究矢量控制技术的本质是对励磁电流id和转矩电流 iq进行解耦控制。根据PMSM的种类和应用场合的不同,定子电流控制策略也会有所不同。目前常用的定子电流控制策略有:id=0 控制、单位功率因数控制和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下面对这些控制策略进行详细介绍,选择适合 IPMSM 的定子电流控制策略。2.4.1 id=0 控制如图 2.4 所示,当励磁电流 id的方向与转子磁链的方向相同并且定子电流 is的方向与 q 轴方向相同(id=0、is=iq)时,此时的定子电流控制策略为 id=0 控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邱鑫;黄文新;卜飞飞;杨建飞;;电动汽车用I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效率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22期
2 刘洋;史黎明;赵鲁;李耀华;;一种基于混合型磁链观测器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10期
3 谷鑫;胡升;史婷娜;耿强;;基于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多参数解耦在线辨识[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06期
4 史婷娜;肖竹欣;肖有文;夏长亮;;基于改进型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08期
5 于艳君;柴凤;欧景;高宏伟;;基于旋转高频信号法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7期
6 陆文斌;姚文熙;吕征宇;;基于改进闭环磁链观测器的感应电机无速度矢量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3期
7 彭秀艳;门志国;刘长德;;基于仿射投影算法的AR模型参数估计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秦峰,贺益康,刘毅,章玮;两种高频信号注入法的无传感器运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国强;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苏健勇;基于磁链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金越;电动车压缩机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2 周臻;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和速度传感器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王星;基于参数辨识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陶思念;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帆;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控制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6 冯慧;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永磁电机无传感器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李向伟;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PMSM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李刚;内置式PMSM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王康;嵌入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刘鎏;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2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0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