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某型SUV车身结构性能分析及稳健性优化方法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10:19
   汽车产品的普及,加剧了能源紧张与环境污染的问题,产品轻量化仍然是缓解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在车身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制造精度、材料特性以及环境条件等,如果在轻量化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些因素,将无法保障产品的质量水平,致使轻量化方案缺乏可靠性,从而丧失实际工程可行性。稳健性优化设计方法在轻量化技术上的应用,为产品的质量改善与轻量化技术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另外,“疲劳耐久性能”作为产品质量的另一重要表征,对汽车产品的品质和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在汽车的设计阶段进行疲劳耐久性能的分析与改善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另一重要手段。本文以某紧凑型SUV的车身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从“轻量化”与“提高产品质量”两大主题出发,对其展开一系列的性能分析与优化工作,主要研究工作见下:(1)建立整车的有限元模型,针对车身结构涉及到的主要性能要求,分别进行仿真分析,其中包括:车身的静态性能(扭转刚度、弯曲刚度)、车门的静态性能(车门下沉刚度、车门窗框侧向刚度)、关键部位的连接强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以及碰撞安全性能(100%正面碰撞、50km/h侧面碰撞)。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分析方法与模型的准确性以及结果的可靠性,为接下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2)结合Hypermesh、Adams/Car、MSC.Nastran及nCode软件,基于疲劳分析理论,对车身结构进行疲劳性能的联合仿真。从疲劳分析的三要素进行展开,首先建立汽车底盘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将强化路面上采集得到的轮心六分力载荷数据,通过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分解,得到底盘与车身各连接硬点处的载荷时间历程;然后利用惯性释放法进行白车身的静力学分析,获取车身的应力场数据;最后结合车身材料的S-N曲线,将上述分析数据集成到nCode软件中,最终求解得到车身的疲劳寿命。(3)将稳健性优化设计的方法应用于车门结构的轻量化研究中。针对该车型的车门结构,结合尺寸、形状、位置等多种类的设计因素,并考虑设计变量的波动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采用试验设计方法构造高精度的响应面模型,结合多岛遗传算法、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对车门结构进行6σ稳健性与轻量化改进设计。结果表明,本研究在减轻车门质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及性能的稳健性。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63.82
【部分图文】:

关系图,轻量化,主要途径,车身


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 图1.1 车身轻量化的主要途径 图1.2 成本与重量的关系图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尽可能快的设计与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且满足顾客需求的汽车产品,目前多数的主机厂通常采取“逆向开发”的策略,即基于自身现有平台或引进国内外成熟的产品,结合自身工艺生产水平与目标定位,对产品进行改款设计,这其中便涉及到“车身结构的性能校核”与“车身

关系图,成本,关系图,车身


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 图1.1 车身轻量化的主要途径 图1.2 成本与重量的关系图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尽可能快的设计与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且满足顾客需求的汽车产品,目前多数的主机厂通常采取“逆向开发”的策略,即基于自身现有平台或引进国内外成熟的产品,结合自身工艺生产水平与目标定位,对产品进行改款设计,这其中便涉及到“车身结构的性能校核”与“车身

车身结构,优化设计


车身结构优化设计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辰;;小面方向盘该咋打[J];汽车与安全;2017年06期

2 孙金明;;汽车车身结构用钢成分控制生产实践[J];世界有色金属;2017年01期

3 康洁;陈玮;张铁;汪沛伟;龚侃;;基于铝合金车身结构的连接方法研究[J];汽车科技;2017年02期

4 李森;任洁;;摩托车车身结构综合评价[J];摩托车技术;2017年09期

5 曹振;;铝合金车身结构的连接方式分析[J];电子世界;2017年16期

6 王超;吕振华;吕毅宁;;风挡玻璃对车身结构刚度影响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4年12期

7 卫东;;车身优化科技[J];汽车与运动;2017年09期

8 郑炫君;;普通高校车身修复工艺课程教学改革[J];知识文库;2017年13期

9 张若平;吴训成;杨亚莉;;汽车车身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9期

10 肖平;胡静丽;柳剑玲;;《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学理论;2010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东;谢书港;闫晓晓;侯延军;;40%偏置碰撞与小重叠碰撞对车身结构要求的差异性研究[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郭锐;鲍镜如;丁yN;;车身结构数据收集的研究[A];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周云郊;兰凤崇;陈吉清;王金轮;;钢铝混合车身结构自冲铆的模具几何对连接性能的影响[A];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盈亮;张富博;戴明华;余洋;胡平;;基于侧碰的热冲压强度梯度车身结构仿真优化[A];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Volume3)[C];2015年

5 蒋先枰;周安勇;;车身设计中的防锈分析[A];绿色制造与低碳经济——2010年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年会”暨机械工程科技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乐;邓蒋;;某车型电动车车身结构的改进设计[A];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兰凤崇;赖番结;陈吉清;马聪承;;泡沫铝复合板材料高刚度车身结构的基础研究[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8 王则龙;王志涛;杜丽娜;牛亚军;;偏置碰撞数值模拟技术在新车开发中的应用[A];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显臣;刘亚彬;周鹂麟;姚俊贤;;CAE在汽车NVH设计开发及优化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楠;;基于LS-DYNA的高强钢结构轴向冲击性能研究[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孙红;全球专家齐聚澳门 共议车身技术发展趋势[N];中国工业报;2017年

2 任秀平 译;未来钢质汽车——引领车身结构前沿创新[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3 徐培坤;节油设计从车身结构挖潜力[N];中国交通报;2005年

4 王禁;汽车安全哪能看铁皮薄厚 关键还在车身结构能否吸能[N];证券日报;2015年

5 本报记者  赵三明;一项增加车身结构安全的新技术[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普纳;200辆安凯BRT公交车即将投入运营[N];中国工业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赵伟;“顶住压力”方得安全[N];中国质量报;2018年

8 孟岩 林元君;汽车安全的两大误区[N];经理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常艳军;汽车安全“软硬件”都要发展[N];经济日报;2009年

10 普纳;安凯再获千万大单 CNG公交车驶入无锡[N];中国工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成;客车局部结构刚度贡献度评价方法改进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熊飞;基于实车道路谱的车身疲劳寿命预测[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3 崔岸;现代客车概念开发模式及设计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石琴;基于现代设计理论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庄蔚敏;工艺过程材料特性变化对车身结构件抗撞性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杨莉;客车车身结构动力学、声学CAE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刘波;知识驱动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及相关软件开发[D];吉林大学;2007年

8 梁新华;汽车车身薄壁件阻尼复合结构振动—声学分析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李余兵;基于定性仿真的车身概念装配工艺规划与设计决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高歌;概念车身局部参数化建模与CFD仿真一体化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谋;某乘用车车身结构振动与噪声的分析与控制[D];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

2 高红臣;基于知识的车身结构断面设计系统研究与开发[D];山东理工大学;2018年

3 石长振;基于协同环境下的知识嵌入式车身零部件框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王栋;某型SUV车身结构性能分析及稳健性优化方法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5 熊伟军;基于新材料新结构的车身模块化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6 汤超群;基于序列近似优化理论的车身结构高速侧翻安全性及仿真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7 杨丹tR;带安全隔断的承载式大型公路客车车身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范彬;SUV内饰车身声固耦合噪声特性分析与优化[D];江苏大学;2017年

9 常丽;节能赛车车身动力学优化及轻量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7年

10 郑利洋;某乘用车车身系统NVH性能的分析[D];燕山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5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25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2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