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电动汽车再生制动与防抱死集成控制研究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69.72;U463.5
【部分图文】: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技术,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8],但依然未能很好地突破技术瓶颈。因密度难题尚未解决的现阶段,设法提高电池的能量利用效率是一个值究方向。表 1.1 所示为典型城市工况下汽车驱制动能量消耗量对比情可以看出,四种典型城市工况下的汽车制动能量与驱动能量的比值均%,可见汽车制动能量消耗占据汽车能量消耗的重要一部分。传统燃油程中,制动能量通过制动器摩擦以热能形式散发至空气中,而电动汽特有的技术即再生制动技术,能够在制动过程中回收部分制动能量[9中汽车制动频繁,此种工况下,配备再生制动系统可使电动汽车的续 10%-20%[11]。再生制动不仅可以延长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而且能摩擦片的磨损,因此研究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技术对具有重大现实意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的能量回收效果主要取决于其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理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章 电动汽车主要参数匹配与性能仿真分析部件选型与参数匹配是电动汽车前期开发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其对整车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再生制动是利用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发为电能并贮存在动力电池中,所以动力系统部件尤其是电机与动力电池的参数关系到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制定,同时会影响制动性能和能量回收效果。因此,本文首先要对电动汽车主要部件进行合理的选型与参数匹配,并对整车性能进行仿真。2.1 电动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电动汽车主要由电源系统、电力驱动系统与辅助系统等部分组成[24],其工作原理如图 2.1 所示。当汽车行驶时,控制单元解析加速踏板与制动踏板的输入信号,并向电机控制器发出相应的指令信号,对电机进行起动、加速与制动控制,驱动时动力电池中的电能转化为车轮运动的机械能,制动时车轮运动的机械能被部分回收并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动力电池中。
即将电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主减速器及差速器传递到半轴与车轮,具体布置形式如图2.2(a)所示。(2)电机-驱动桥组合式电机-驱动桥组合式电动汽车取消了离合器与变速器,将电机、主减速器及差速器集成在一起,由一台电机驱动两侧车轮,具体布置形式如图 2.2(b)所示。此种布置形式对电机性能要求较高。(3)电动轮驱动式电动轮驱动式电动汽车取消了传动轴与差速器等装置,直接将电机与减速器集成到车轮上,具体布置形式如图 2.2(c)所示,此种布置形式简化了传动系统结构,但需要 2 台或 4 台电机,控制较为复杂,同时非簧载质量增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影响较大。(4)双电机驱动式双电机驱动式电动汽车是指将电机直接装在驱动轴上,由电机实现变速与差速转换,具体布置形式如图 2.2(d)所示,此种布置形式对电机性能及控制系统控制精度均有较高要求。(a)电机中央驱动式(b)电机-驱动桥组合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彦;;汽车ABS滑移率的模糊滑模控制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年06期
2 王博;卢萍萍;管欣;孙仁云;;路面附着系数识别方法发展现状综述[J];汽车技术;2014年08期
3 孟杰;陈庆樟;张凯;卜双;;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4 李刚;宗长富;张强;洪伟;;基于模糊路面识别的4WID电动车驱动防滑控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2期
5 杨亚娟;赵韩;李维汉;赵晓峰;;电动汽车再生制动与液压ABS系统集成控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6 王猛;孙泽昌;卓桂荣;程鹏;;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2期
7 陈健;吴楠;;世界稀土资源现状分析与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01期
8 李鹏;马建军;郑志强;;采用幂次趋近律的滑模控制稳态误差界[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年05期
9 吴凯;张耀;曾毓群;杨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研究[J];化学进展;2011年Z1期
10 潘辉;李礼夫;;基于路面识别的汽车ABS滑模控制方法的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勇刚;模糊控制工程应用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甜甜;基于行驶工况的电动轿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与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2 孙文龙;基于EHB和EMB的复合制动系统特性分析及制动力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郑迎;电动轮汽车高效制动能量回收及制动防抱死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程飞;插电式四驱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5 苏炎召;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石志潇;电动汽车电液复合制动系统转弯稳定性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7 程斌;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与ABS匹配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8 张继红;纯电动汽车电液制动系统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吕廷秀;混合动力轿车再生制动与防抱死集成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赵舒展;遗传算法研究与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27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2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