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中防碰撞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学位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63.6
【部分图文】: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趋提升,汽车在我们的日常生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 2017 年全年我国汽车的产销情17 年中国市场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902 万辆和 2888 万辆,同比增长 3.19%和 3.04加的速度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快。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再创新高,连续九年居全球第一[1- 2],并超过第二名的美国 1164 万辆。随着汽车数量的,引起了我国交通事故率也逐渐增加。有世界卫生组织汇报显示:自汽车问世以来世界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已超过 3600 多万人[3- 4],其中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的国家之一,这些事故对我国的人身和财产造成了极大地损失。国际上常用交通事故致死率(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与交通事故中伤亡总人数之衡量一个国家的交通安全水平。据相关资料反映,在 2004~2013 十年中,我国道路事故致死率的平均值为 25.5%,而美国、日本、加拿大的致死率平均值仅仅是 1.2此可见,我国在交通事故方面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出几十倍,这从侧面反映出我车产品的安全技术与国外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迫切需要汽车设计人员在汽车安方面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工作。
汽车行驶中防碰撞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防碰撞智能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1 系统简介本文设计的汽车防碰撞智能控制系统属于主动安全技术范畴,是一种可以自动辅助驶员避免汽车碰撞事故发生的智能装置[35]。汽车在行驶中,该系统能够自动发觉视野造成影响的路人、车辆或其他障碍物体,发现危险时能够自动提醒驾驶员或在危急状下自动控制车辆来防止碰撞事故的发生。该防碰撞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提车辆在各种状况下的行驶安全性,有助于扩大驾驶员的视野、缓解驾驶者的疲劳状态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等。图 2.1 为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中央控制单元央控制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首先接收信息采集系统发送的数据信数据计算自身车辆与前方目标不发生碰撞所需要的距离,即安全车距。将全车距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行驶的安全性。当实际距离大于安全车距时判行驶状态;反之,判定为危险状态。发出报警或制动控制信号传送给执行机、执行单元统执行单元主要完成接收信息处理单元发出的控制指令并作出相应的反而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实现防撞功能。该部分主要由声光报警装置和制1)声光报警装置雷达探测设备所测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等数据经中央控制单元输出危险警装置开始报警提示驾驶员进行减速等操作,以达到警示驾驶员的目的。2)制动装置报警后驾驶员仍未采取任何措施,即说明目前汽车在行驶中处于极度危险央控制单元对制动装置发出制动信号,控制汽车自行制动以规避危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武林;;浅谈塔式起重机防碰撞管理[J];陕西建筑;2012年04期
2 王芳;陈哲;;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现状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8年05期
3 魏瑞轩;许卓凡;张启瑞;何仁柯;;无人机自主防碰撞控制技术新进展[J];科技导报;2017年07期
4 宋福林;;浅谈数控机床防碰撞保护方法[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5 冯锦;;谈塔机安全监控防碰撞系统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7年25期
6 赵硕;;多机器人强化学习的防碰撞方法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6年05期
7 李达;黄威;;塔机防碰撞控制算法研究[J];科学家;2017年05期
8 张夼源;;新TIIDA “智”技过人[J];中国汽车市场;2016年15期
9 Alastair Erskine;阎锋;李东锋;;轨道车辆结构防碰撞性文献综述[J];国外铁道车辆;2014年03期
10 刘永;熊兴中;李晓花;;RFID防碰撞技术的研究[J];电信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莉涓;高效RFID标签防碰撞协议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2 吴涛;考虑驾驶员避撞行为特性的汽车前方防碰撞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苏健;大容量多标签防碰撞射频识别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陈毅红;动态环境下RFID标签防碰撞协议研究和RFID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张维;低成本RFID系统的识别与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朱华;基于频域采样的声表面波射频识别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邓毅华;RFID射频若干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8 魏峰;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东晖;汽车行驶中防碰撞智能控制系统设计[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2 吴迪;自动紧急制动系统防碰撞控制策略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8年
3 王慧文;基于驾驶员反应特性的纵向防碰撞预警系统[D];吉林大学;2018年
4 王少捷;复杂道路情况下的ITS防碰撞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王露;密集环境下超高频RFID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6 赵锴;汽车防碰撞系统雷达设计与信号处理[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7 李博巍;基于嵌入式的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8 王庆磊;塔式起重机群塔防碰撞的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章威;基于非定制移动终端的交通防碰撞预警策略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7年
10 龙菁;RFID系统读写器防碰撞协议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2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52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