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基于EHB技术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21:16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面临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唯一出路,从对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到《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发布,可以看出政府要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决心,同时这也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难得机遇。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续驶里程。动力电池行业在近几年虽有所发展,但动力电池性能尚未有突破性改善。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可以在不提高车辆硬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延长续驶里程,对该技术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搭建的基于EHB技术的制动能量回收液压制动平台为基础,开发基于EHB技术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制动能量回收半实物仿真系统方案;搭建了基于EHB技术的液压制动系统平台,在对平台硬件数学模型分析和特性测试的基础上,搭建轮缸压力跟随控制算法,通过半实物仿真验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实现对制动能量回收液压制动系统的控制。其次,采用磁场定向控制方法对作为再生制动执行机构的永磁同步电机进行力矩控制仿真研究。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制动原理,提出以电机发出制动功率最大化为目标优化电机制动力矩的方法,绘制出电机最优制动力矩曲线;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损耗模型分析,研究再生制动力的后轴分配系数对制动能量回收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得出再生制动力在前后轴平均分配时,电机系统的效率最高的结论。最后,对Advisor软件中的电动汽车模型进行二次开发,搭建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模型。基于前文的研究成果,凭借基于EHB技术的液压制动系统四个车轮制动力可以灵活控制的优势,设计出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对比以电机效率最大为目标优化电机制动力矩的仿真效果,本文所设计的基于EHB技术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可以很好的回收制动能量,实现能量回收最大化。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69.72
【部分图文】:

新能源,乘用车


第 1 章 绪 论第1章 绪 论选题背景及意义临环境污染和能源日益短缺的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严重的雾霾问题,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由海关总署获得的消息称,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根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统计,中国新能源乘用车2017年销量超过57.8万,占比他国家排名第一。中国毫无疑问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1],自2014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大力推动新能源

燃油车,乘用车,新能源,消费者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定是不行的,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定于2018年4月1日正式实施[2]。同时,政府对补贴也呈现紧缩趋势。双积分政策带给车企的压力督促着各大厂商加燃油耗值的要求,也逼迫着传统燃油车企,如一汽、上汽、东风等,辟新能源汽车领域。各国内外汽车品牌争相竞争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电池企业、零部件企业以及上下游整个产业链势必都要经历一场优胜加大创新、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市场,存

架构图,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电动汽车


也称再生制动过程或回馈制动过程,传统燃油汽车采用摩擦制动,制动力产生机制简单,引入制动能量回收功能后,需将总的需求制动力在摩擦制动和再生制动之间分配,实现协调控制。一般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架构如图1.3。图 1.3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架构从整车层面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主要包括再生制动系统和液压制动系统两个子系统,同时涉及整车控制器VCU、变速器、差速器和车轮等相关部件;再生制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液压制动系统包括液压制动执行机构和制动控制器[3 ]。整车控制器VCU从车载网络系统获取制动踏板行程、轮速、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等信息,根据制动踏板行程等信息作出制动意图识别,计算出总的制动力需求,根据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和电机能力等,将总的需求制动力分配给再生制动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静波;郭志军;申彦杰;;纯电动汽车电液制动系统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分析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5年16期

2 张俊智;吕辰;李禹橦;苟晋芳;何承坤;;电驱动乘用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汽车工程;2014年08期

3 王猛;孙泽昌;卓桂荣;程鹏;;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最大化影响因素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4 Leo Gilles;;ESC与再生型制动在混合动力车上的集成[J];汽车与配件;2011年14期

5 杨妙樑;;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制动系统的发展[J];汽车与配件;2010年35期

6 陆林峰;陈杰;黄人豪;;车辆液压辅助动力系统研究与设计[J];液压与气动;2005年12期

7 张祝新,程晓新;对工程流体力学中节流孔口流量特性的讨论[J];机床与液压;199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乔;电动汽车复合电源参数优化与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张聪;纯电动汽车用复合电源匹配与控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吕辰;电驱动车辆回馈制动力与摩擦制动力动态耦合控制[D];清华大学;2015年

4 杜爽;双能量源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彭栋;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与ABS集成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世迁;混合制动系统及其EBD/ABS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谢博臻;轮毂电机制动能量回收仿真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3 苏玉青;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4 孙文龙;基于EHB和EMB的复合制动系统特性分析及制动力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姜伟;基于动态规划的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再生制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陈建辉;纯电动客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及系统实现[D];吉林大学;2016年

7 孙涛;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再生制动与能量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8 谢志伟;电子液压制动精确建模及精细压力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刘玉龙;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制动能量复合回收装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王兆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液压调节单元的特性研究和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3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53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2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