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刚体和有限元耦合建模的汽车翻滚仿真研究
【学位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67.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汽车翻滚碰撞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汽车翻滚碰撞研究现状
1.2.2 国内汽车翻滚碰撞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翻滚碰撞仿真的理论基础
2.1 有限元法和刚体系统的描述
2.2 CAE分析软件介绍
2.2.1 MADYMO软件简介
2.2.2 Hyperworks软件介绍
2.3 多刚体仿真基本理论
2.3.1 刚体动力学
2.3.2 MADYMO的接触算法
2.3.3 多刚体系统铰链及其约束刚度的定义
2.4 本章小结
3 汽车翻滚耦合模型的搭建
3.1 耦合模型建模思路
3.2 事故再现耦合模型的搭建
3.2.1 有限元轮胎的建模及径向刚度的验证
3.2.2 悬架模型的建模与验证
3.2.3 乘员约束系统的建立
3.2.4 HybridⅢ50th多刚体假人的调用
3.2.5 模型的接触设置
3.3 乔丹翻滚试验耦合模型的建立
3.3.1 车体模型的建立
3.3.2 初始状态的确定
3.3.3 移动地面模型的建立
3.3.4 乔丹翻滚试验台架模型的建立
3.3.5 耦合翻滚模型的搭建
3.3.6 边界条件的加载及模型的设置
3.4 本章小结
4 耦合翻滚模型验证
4.1 事故再现翻滚耦合模型的验证
4.1.1 边界条件的加载
4.1.2 车辆翻滚轨迹的对比
4.1.3 车辆变形模式对比
4.2 乔丹翻滚耦合模型的验证
4.2.1 运动响应的对比
4.2.2 试验数据的对比
4.3 本章小结
5 乘员损伤和保护的研究
5.1 人体损伤的研究及其损伤评价
5.1.1 人体损伤生物力学的基本介绍
5.1.2 乘员损伤评价准则
5.2 基于事故再现的乘员损伤分析
5.2.1 安全气囊的建模
5.2.2 安全气囊保护效果分析
5.3 基于乔丹翻滚试验的乘员损伤分析
5.3.1 安全带对乘员保护的影响
5.3.2 侧面安全气帘对乘员的保护的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段敏;于倩;梁韫;梁家源;王崇龙;;基于某轿车翻滚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曹立波;颜凌波;Kan Cing-Dao;;基于乔丹翻滚试验的乘用车翻滚碰撞特性研究[J];汽车工程;2013年08期
3 曹立波;颜凌波;;汽车翻滚安全性研究及试验概览[J];汽车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亓文果;;基于ECE R66法规的客车侧翻碰撞安全性能的仿真与优化[J];汽车工程;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倩;轿车准静态顶盖抗压及动态翻滚虚拟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颜凌波;乘用车的翻滚碰撞特性及防护措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倩;基于某轿车翻滚碰撞中乘员的伤害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
2 梁韫;基于某车型的侧面乘员约束系统开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汪明瑶;汽车翻滚碰撞及乘员伤害保护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吴祥清;基于侧面碰撞仿真的汽车车身结构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郭启新;基于客车翻滚事故分析的安全带对乘员保护效果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吕志刚;汽车侧碰乘员约束系统建模和性能优化分析[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7 孙超;汽车侧翻安全的CAE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王四文;轿车正面偏置碰撞结构安全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何欢;车辆翻滚仿真技术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刘卫昌;汽车落水自动浮起和扶正系统控制系统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4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6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