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碰撞时后排乘员约束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参数匹配
【学位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67.14
【部分图文】:
图 1.1 驾驶员与后排乘员伤情对比ure 1.1 Driver compared with the rear occupant injury出,马自达 CX-3 在以 50km/h 时速正面 10护效果都很好,但后排女性假人的胸部和颈是由于在正面碰撞中,驾驶员有正面安全气供较好的保护效果;而后排乘员由于没有正
图 1.2 充气式安全带示意图Figure 1.2 Inflatable seat belts束系统能够加入新型设备如安全气囊等,在提供保护,后排乘员的受伤风险将会明显步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入要针对新型的后排乘员约束进行了设计与束系统。现状全技术研究开始的较早,研究成果较多,展与应用,北美及欧洲等发达国家早在二
正面碰撞中后排乘员约束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参数匹配速度传感器可准确的采集车辆碰撞加速度信号确的采集试验中假人的各项伤害指标。将采集的下仿真得到的假人伤害指标对比分析,验证该仿数据采集设备用的是 DTS TDAS/G5 型 96 通道为 10kHz,如图 3.4 所示。系统中自带的 16 位的数据全部储存,所有数据采集通道之间可以进据时间的一致性。该系统自带滤波功能,所有的滤波,去除噪声等外部干扰信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建洲;;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及其新发展[J];电子机械工程;2012年03期
2 陶海燕;;基于AutoCAD的有限元前处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年01期
3 李绍磊;;NCAP及其在中国[J];汽车工程师;2011年09期
4 吴云腾;葛如海;杨工作;朱文婷;;正面碰撞下轿车后排乘员伤害的仿真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1年03期
5 孙振东;刘玉光;;汽车正面碰撞试验中后排乘员伤害特性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1年08期
6 唐波;;汽车安全带的性能研究以及相关探讨[J];汽车与配件;2011年14期
7 韩勇;杨济匡;李凡;刘凯扬;;汽车-行人碰撞中人体下肢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1期
8 刘辉;赵建彪;李闯;杨松;林学东;董仁;高红;;基于限制车速的安全带强制使用装置[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01期
9 王欣;;新车评价规程NCAP分析[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8年06期
10 王怀玲;任伟;;安全带在汽车行驶中的保护作用浅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洪亮;多工况下驾驶员座椅被动安全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成国;某车型的正面碰撞模拟仿真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2 刘飞霞;正面碰撞后排女性乘员约束系统匹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宋玖志;汽车正面碰撞约束系统对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保护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4 徐香芹;基于整车安全性的汽车安全气囊模块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谢力哲;乘用车5~(th)%乘员伤害机理研究及新型约束系统设计[D];吉林大学;2015年
6 马悦;乘用车正面碰撞后排乘员力学响应分析与约束系统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4年
7 陈长龙;MEMS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读出电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龙瑶;安全气囊模拟起爆试验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金正男;轿车后排座椅系统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昌海;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低速冲击损伤模拟[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4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6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