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基于单帽型薄壁梁压溃变形理论的前纵梁耐撞性设计

发布时间:2020-11-08 17:30
   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严重的社会问题。汽车碰撞安全由于直接关系到乘员及行人的生命安全而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前纵梁是整车碰撞工况中最重要的吸能部件和传力结构,特别是在正面高速碰撞工况下,前纵梁的吸能能力和变形模式决定了整车碰撞加速度响应的好坏以及乘员舱侵入量的大小。随着整车碰撞安全性法规的日趋严格,解决前纵梁的耐撞性设计问题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单帽型薄壁梁作为汽车车身的重要吸能结构,由于其具有强度高、吸能效果好、质量轻等特点而在汽车碰撞安全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汽车的碰撞事故中,车身薄壁梁结构受力复杂,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压溃变形形式。其中,弯曲压溃和轴向压溃是薄壁梁压溃变形中的两种典型变形形式。因此,分析单帽型薄壁梁弯曲压溃和轴向压溃的变形机理,建立相应吸能理论预测模型,探究其合理变形次序和稳定变形条件则成为前纵梁耐撞性设计的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1)以Kecman薄壁梁弯曲压溃理论和Wierzbicki超折叠单元理论为基础,建立一种改进的单帽型薄壁梁准静态弯曲压溃和轴向压溃理论模型,并推导相应的吸能公式。通过将单帽型薄壁梁结构分解为基本帽型单元和平板单元,使得改进的理论模型能够适用于求解同材同厚、同材异厚、异材同厚、异材异厚的单帽型薄壁梁弯曲压溃和轴向压溃吸能的理论预测。并通过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手段验证了理论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通用性。(2)分析薄壁梁弯曲压溃和轴向压溃的屈服准则,建立单帽型薄壁梁简化模型,并以其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仿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探究单帽型薄壁梁在弯压联合工况作用下发生弯曲压溃和轴向压溃的条件。(3)建立典型变截面单帽型薄壁梁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手段探究不同变截面倾角和过度面圆角半径对变截面单帽型薄壁梁抗弯能力的影响规律以及薄壁梁翻边宽度、截面宽度、截面高度等截面参数对薄壁梁变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出薄壁梁发生合理变形次序以及稳定压溃变形时各结构参数合理设计范围。(4)基于第四章研究成果建立单帽型前纵梁初始简化模型,分析其初始碰撞性能;建前纵梁代理模型,建立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初始耐撞性优化设计,得到前纵梁初始优化模型。基于初始优化模型进行结构特征设计,最终得到前纵梁二次优化模型。将前纵梁三种结构状态的耐撞性能进行对比,验证本章耐撞性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63.326
【部分图文】:

薄壁梁,三点弯曲试验,硕士学位论文,焊点


单帽型薄壁梁三点弯曲试验

薄壁梁,压溃,轴向,有限元模型


15图 2.8 单帽型薄壁梁轴向压溃试验向压溃有限元模型建立件建立单帽型薄壁梁的弯曲压溃和轴9(b)所示。单帽型薄壁梁采用 MAT24壁梁弯曲压溃有限元模型中的压头和

基于单帽型薄壁梁压溃变形理论的前纵梁耐撞性设计


单帽型薄壁梁有限元模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杰;崔振山;;压弯联合作用下薄壁梁轴向压溃的条件[J];汽车工程;2014年08期

2 张君媛;陈光;武栎楠;刘嬴;;基于薄壁梁耐撞性理论的乘用车前纵梁轻量化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6期

3 周伶俐;赵希禄;;反转螺旋型薄壁结构碰撞吸能特性的优化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1期

4 郭润清;侯文彬;胡平;姜兆娟;;车身轻量化中梁截面优化的研究与实现[J];汽车工程;2012年01期

5 陈吉清;周鑫美;饶建强;区权湛;;汽车前纵梁薄壁结构碰撞吸能特性及其优化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0年06期

6 李涛;;前纵梁碰撞性能分析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08年03期

7 龙述尧;陈仙燕;李青;;矩形截面锥形薄壁管关于能量吸收和初始碰撞力峰值的优化[J];工程力学;2007年11期

8 张维刚;廖兴涛;钟志华;;基于逐步回归模型的汽车碰撞安全性多目标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9 刘中华;程秀生;杨海庆;柴晓磊;刘兴兴;;薄壁直梁撞击时的变形及吸能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1期

10 张维刚,钟志华;汽车正撞吸能部件改进的计算机仿真[J];汽车工程;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亦文;车身结构抗撞性问题的简化建模及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勇;基于近似模型的汽车轻量化优化设计方法[D];湖南大学;2009年

3 唐洪斌;乘用车正面抗撞性设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雄;轻质薄壁结构耐撞性分析与设计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大志;基于乘员保护的汽车正面碰撞结构设计与变形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樊涛;帽型薄壁梁结构轴向压溃理论研究与结构优化[D];湖南大学;2016年

2 胡海涛;帽型薄壁梁抗弯性能研究及多目标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董喜文;金属薄壁管的耐撞性优化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周才华;预折纹管的实验分析与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5 丁哲镭;基于耐撞性问题的高强度钢前纵梁焊点优化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常伟波;基于正碰耐撞性的轿车车身概念设计及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高元明;单帽型与双帽型薄壁梁塑性变形特性的简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乐丹;某乘用车正面碰撞波形优化及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洪杰伟;管材翻转成形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5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75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2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