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车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13:41
   随着新能源汽车性能的逐渐提高,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也越来越高,这也使得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对电池的电化学热特性进行研究,对指导电池热管理及电池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特性的研究,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对试验用11 Ah锂离子电池进行了容量标定、HPPC(Hybrid Pulse Power Characteristic)测试、恒流工况及脉冲工况测试、电化学反应熵热系数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池的容量受温度和放电倍率影响较大;电池的熵热系数随DOD(Depth of Discharge,DOD)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并在50%DOD时达到最大值;不同测试环境下电池中心温度最高。根据电池电化学模型的建模方程,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模型,并基于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模拟得到的电池容量与试验相比几乎没有误差,电压的最大误差为2.06%。同时,通过温度修正因子调节,使所建电化学模型可用于不同温度及工况下电池电化学特性研究。基于此模型系统地研究了12个可调参数对电池的电化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池的平均电流密度、正负极厚度、正负极最大可嵌入锂浓度、正负极初始嵌入锂浓度对和正极粒子半径电池的容量和电压具有较大的影响;而电池的隔膜厚度、负极粒子半径、SEI膜内阻和初始电解质盐浓度对电池的容量影响不大,略微影响电池的电压;与负极材料相比,正极材料的参数对电化学热特性的影响更大。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利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数据对恒流放电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可用于不同温度及工况下电池热特性研究。基于所建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系统地分析了模型中8个可调参数对电池热特性的影响,并得出了以下结论:电池的平均电流密度、对流换热系数、正极厚度和正极初始嵌入锂浓度对电池的温升影响较大,而负极厚度、正极粒子半径、比热容和密度对电池的温升影响较小;电池的对流换热系数对电池放电结束时的等温线影响较大,随着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大电池的温升会下降,但是电池的温度分布均匀性会变差。
【学位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69.7
【部分图文】:

离子迁移,锂离子电池,锰酸锂,化学反应方程式


图 1.1 锂离子电池离子迁移图Fig.1.1 Ion migration diagram of the lithium-ion battery材料以锰酸锂,负极以石墨为例,其充电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面而放电过程与之相反。-L MO 充电

示意图,锂离子电池,模型,示意图


图 3.1 锂离子电池准二维模型示意图ig.3.1 Quasi-two-dimensional model schematic of lithium ion battery为电化学准二维模型基本示意图,该模型将锂离子电池假设3 个部分[47]。基于该结构考虑电池工作的过程中涉及浓度、

温度场分布,放电倍率,温度变化,倍率


(b)放电结束时电池的温度场分布图图 4.2 25 C,1 C 放电倍率下温度变化Fig.4.2 Temperature changes under discharge rate at 1 C, 25 °C倍率下的验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玲;;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发展综述[J];电源技术;2015年08期

2 邱景义;余仲宝;李萌;;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热特性研究[J];电源技术;2015年01期

3 罗飞;褚赓;黄杰;孙洋;李泓;;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Ⅷ)——负极材料[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2期

4 岳欣;;多措推进机动车污染减排[J];环境保护;2012年12期

5 郭宏榆;姜久春;王吉松;娄婷婷;李肖刚;;功率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内阻特性[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靳尉仁;卢世刚;庞静;;数学模拟方法研究导电剂形貌对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7 刘春娜;;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期待解决[J];电源技术;2011年07期

8 蒋兵;;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J];湖南有色金属;2011年01期

9 李腾;林成涛;陈全世;;锂离子电池热模型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9年10期

10 冯祥明;郑金云;李荣富;李中军;;锂离子电池安全[J];电源技术;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云凤玲;高比能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热性能及电化学-热耦合行为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江红;锂电池芯SEI膜参数提取及充电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史玉军;车用锂离子电池热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3 陈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场耦合模型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应振华;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化学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15年

5 徐蒙;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放电过程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88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88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2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