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车辆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效率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学位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J810.3;U463.4
【部分图文】: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机械结构数学建模??对于多轴车辆而言,整车转向系统由相互独立的单桥电液伺服转向系统组成并制了能够更好的获得电液伺服转向系统的基本特性及相关规律,进而指导现有转向系计与优化,建立较为准确的单桥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数学模型是十分必要的,下文将转向系统的机械结构进行建模。??.1转向系统机械结构基本原理??由于多轴车辆的转向阻力矩较大,使得电动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难以满足其转向统液压式多轴转向系统虽可提供较大的驱动力,却不能获得较高的转向精度;面辆所需要的多轴转向模式,机液助力转向系统也难以胜任。而电液伺服转向系统实现单桥独立控制,控制效果优秀,并能够结合先进的控制算法,获得极高的模速度与转向精度,使得其备受多轴车辆的青睐。如图2-1所示为单桥电液伺服转向结构图。??
可以通过对后桥中某一轴的转向系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进而即可更容易的获得整??个多轴车辆转向系统的基本特性。??从图2-1中可知,电液伺服转向系统主要由轮胎、轮穀、转向节、转向节臂、横向拉??杆、车桥、转向助力缸组成。因为轮胎和轮毂固连,轮毂和转向节固连,转向节和转向节??臂有着相同的运动,所以转向桥的转向过程为:首先,双侧转向助力缸输出力矩作用于转??向节臂,从而驱动转向梯形机构运动;然后,再由转向节和轮毂带动轮胎的转动,转向至??预期的转角。??2.1.2转向系统机械结构的数学模型??为了便于对单桥转向系统机械结构建模,故忽略其次要结构而将其结构简化为如下图??2-2所示。设右侧轮胎绕主销转动的转角为左侧为a,且假设轮胎向左转为正方向,并??选择以右侧轮转角为自变量,此时可知当向左转时转角0^0,而当向右转时转角P<〇,进??而可得到左右轮转角之间的关系,如式(2-1)所示。而无论转向系统处于右转工况亦或是??左转工况
本文所述的电液伺服转向系统不仅结构紧凑,同时其采用恒压式变量泵,可由发动机??直接驱动,并且易于与高精度控制策略相结合,进而获得高精度的转向性能,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如图2-3所示为电液伺服转向系统的液压原理图,其主要组成??部分为:液压泵1、安全阀2、电磁换向球阀3、伺服比例阀4、电磁换向阀5、液控单向??阀6和7、溢流阀8和9、左转向助力缸10、右转向助力缸11、转角传感器12。??0?^?;?1?液压泵??AfejL.?r-^r\?2?安全阀?? ̄?;?'?1?I?3?电磁换向球阀??-?.十^ ̄1?j?4伺服比例阀??8?n?6?7?E3 ̄f?5电磁换向阀??6、7液控单向阀??:|[ ̄8、9?溢流阀??rrCTlW?10左转向助力缸??.污,3?4?j?丨I、?11右转向助力缸??, ̄2?(b{?,?12转角传感器??I?I??图2-3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液压原理图??该液压系统主要具有伺服控制功能、电液锁定功能和手动应急功能三个功能,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红芹;;断开式转向系统应用于不同车型的快速调整设计方法[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9年06期
2 赵文水;;车辆机械转向系统的使用与维护[J];山东工业技术;2019年05期
3 肖永清;;客车转向系统的维护与检修[J];轻型汽车技术;2018年03期
4 田荣;;基于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技术实验方法的分析[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年05期
5 周旭;;防爆车辆全液压紧急转向系统设计与研究[J];煤矿机械;2018年06期
6 徐进;刘志刚;林鑫焱;刘迪;;小型收割机转向系统设计[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年07期
7 肖永清;;客车转向系统的维护和检修[J];轻型汽车技术;2017年Z1期
8 方斌;;动态转向系统技术[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年06期
9 高恪;赵伟强;宗长富;;基于电液耦合转向系统的车辆载荷变化补偿控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26期
10 杨志伟;韩勇;陈卫强;黄红武;;客车转向系统怠速振动研究与优化[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学良;基于R-W方法的独立悬架和转向系统性能仿真及优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谢刚;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孙营;重型商用车转向系统建模及整车动力学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史天泽;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悬架和转向系统设计与性能匹配[D];吉林大学;2015年
5 杜恒;大型轮式车辆油气悬架及电液伺服转向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陈劲;多轴轻型全地形车速差转向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7 李文亮;大型营运客车运行安全性能监测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兰艳亭;基于免疫机制的智能车转向控制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9 曹付义;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性能分析与参数匹配[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10 蔡永周;爆胎现象实验和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栾众楷;电液复合转向系统性能优化及转向感觉一致性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杨康;重型卡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设计及转向特性匹配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王萌;同轴流量放大全液压转向系统的特性研究与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
4 刘艳芳;816G装载机优先阀转向系统能耗特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5 张晓;智轨列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数学建模与联合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D];燕山大学;2019年
6 王艳国;无人驾驶跨运车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7 佟祥伟;智能轨道列车电液伺服转向系统动态性能测控系统研发[D];燕山大学;2019年
8 张玻溶;多轴车辆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效率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9 杨胡飞;重型车转向系统路感跟踪控制策略研究[D];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9年
10 汪洋;叉车电动助力转向机构及其试验装置的设计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93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93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