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双前轴转向牵引车驾驶室地板振动与中国驾驶员脚部舒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0 11:42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重型牵引车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在产量及销量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用户对重型牵引车的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国内运输环境复杂,长时间驾驶较为常见,车辆的舒适性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引发因疲劳驾驶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因此,提高重型牵引车的乘坐舒适性、降低驾驶员驾驶疲劳已经成为国内重型牵引车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陕汽集团研发的某款6×2双前轴转向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而且自重轻、价格低。量产后迅速成为国内中长途运输市场的畅销主打车型。但该车型高速行驶时的驾驶室地板振动问题严重影响了驾驶员乘坐舒适性及操纵安全性,该问题始终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本文围绕6×2双前轴转向牵引车驾驶室地板异常振动问题及驾驶员脚部振动舒适性问题展开研究。利用近几年高速公路货车流量大数据对该车型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确定了引起该车型驾驶室地板振动的主要振源是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然后利用转鼓试验台对该车型传动系统对驾驶室地板振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ADAMS/CAR软件建立了刚柔耦合的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与多体动力学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车型传动...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双前轴转向牵引车驾驶室地板振动与中国驾驶员脚部舒适性研究


陕汽新M30006×2双前轴转向牵引车

货车,交通量,前轴,比重


6 1157 1258 1279 15510 15711 1127前轴转向货车交通量、行驶量与周转量发展趋势6 年以来,基于高速公路收费政策不断推广,双前轴转向货车在我国道重不断攀升,并最终稳定占据货运市场重要地位。图 2.2 是 2006 年公路双前轴转向货车交通量(单位:辆)比重变化的趋势。

货车,货物周转量,前轴,比重


图 2.3 高速公路双前桥货车行驶量比重轴转向货车货物周转量(单位:吨×公里)比重远远高于其交通量比2006 年双前轴转向货车货物周转量为 14.21%,至 2011 年直线攀升至物周转量比重虽略有下降,但在2014年又回升至42.31%,2016年达到向货车货物周转量比重远高于普通单桥转向货车,说明双前轴转向货。这与我国双前轴转向牵引车多用于长途运输的实际情况相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驾驶员反应时间对汽车防撞安全距离的影响研究[J]. 唐阳山,夏道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01)
[2]基于大数据的高速公路运输趋势分析[J]. 肖润谋,李彬,陈荫三.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5(05)
[3]中国驾驶人坐姿脚部受振评价方法与应用[J]. 肖润谋,运伟国,杨铭,李彬.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4]驾驶员在真实交通危险工况中的制动反应时间[J]. 李霖,朱西产,马志雄.  汽车工程. 2014(10)
[5]心理学研究中的中介效应分析意义及方法评述[J]. 杜岸政,古纯文,丁桂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08)
[6]驾驶员反应时间对行车安全的影响[J]. 吕集尔,朱留华,郑容森,韦艳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4(02)
[7]面孔相似性判断中各部件的权重分配[J]. 阴国恩,杨文,肖艳丽,王正光.  心理科学. 2013(03)
[8]车辆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模式[J]. 巩建强,魏朗,商建伟.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9]基于驾驶人生理心理参数的午餐后驾驶疲劳分析[J]. 李平凡,王殿海,刘东波,王峻极.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10]拖拉机座椅振动加速度对驾驶疲劳的影响——以心率增加率和疲劳评价值为指标[J]. 苏锦涛,孔德刚,李紫辉,全龙哲.  农机化研究. 2011(01)

博士论文
[1]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特性与优化研究[D]. 王楷焱.吉林大学 2011
[2]重型汽车振动问题研究及传动轴性能优化[D]. 孙中辉.吉林大学 2010
[3]多轴转向车辆转向性能研究[D]. 王云超.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列车运行仿真系统的舒适度性能分析[D]. 张鲁达.西南交通大学 2014
[2]基于刚柔耦合的客车振动及平顺性仿真分析[D]. 李彦保.合肥工业大学 2014
[3]环境振动下人体动力特性和舒适度评价[D]. 杜阳阳.北京工业大学 2012
[4]我国双前桥转向货车使用状况分析研究[D]. 朱敏.长安大学 2012
[5]坐姿人体动力学建模及低频振动脑血氧参量响应分析[D]. 刘菲菲.山东大学 2012
[6]摩托车人—机系统刚柔耦合动态特性研究[D]. 范群.重庆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08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908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e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