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仪表盘印刷片缺陷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17:46
针对传统汽车仪表盘印刷片人工目检的方式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而且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多,易存在错检,甚至漏检等问题,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本课题充分统计并分析了汽车仪表盘片印刷缺陷的特征,同时结合实际生产应用场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汽车仪表盘印刷片缺陷检测的系统。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快速高精度的汽车仪表盘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首先去除图像冗余背景,提取前景目标轮廓几何特征;通过余弦距离度量特征,筛选粗匹配特征;再利用RANSAC算法剔除误匹配,获取精匹配特征,求得配准参数完成配准。实验结果表明,对于3840×2748像素的仪表盘图像,本文配准算法对光照变化敏感度低,同时配准精度高、耗时短,其中最长配准耗时不超过2秒,配准误差在1个像素以内。(2)将边缘检测算法与模板差影法结合有效提取出了缺陷信息,利用SVM算法实现了五种仪表盘印刷缺陷分类,最后将检测的缺陷信息存于数据库中,可定期管理缺陷信息为后期改良生产线提供极大的参考价值。(3)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仪表盘缺陷检测系统。该系统的检测速度可达每张盘片20s以内,缺陷提取正确率可达90%,缺陷识别正确率可达90%,能满足实际工业...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印刷品缺陷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汽车仪表盘印刷片缺陷检测关键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安排
2 快速高精度汽车仪表盘图像配准
2.1 图像预处理
2.1.1 自动曝光采集图像
2.1.2 图像去噪
2.2 汽车仪表盘图像特征提取
2.2.1 阈值分割提取前景图像
2.2.2 轮廓几何特征提取
2.3 汽车仪表盘图像特征匹配
2.3.1 余弦距离度量相似性
2.3.2 剔除误匹配特征
2.4 图像配准实验结果分析
2.4.1 配准时效对比实验
2.4.2 配准精度对比实验
2.4.3 配准光照影响对比实验
2.5 本章小结
3 汽车仪表盘图像缺陷检测
3.1 模板差影法提取缺陷
3.2 模板边缘差影法提取缺陷
3.2.1 改进的边缘检测算法
3.2.2 形态学处理
3.2.3 缺陷提取实验结果
3.3 SVM分类汽车仪表盘缺陷
3.3.1 缺陷特征分析
3.3.2 建立缺陷库
3.3.3 缺陷图像特征提取
3.3.4 SVM分类器
3.3.5 缺陷分类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检测系统实现与实验分析
4.1 检测系统设计的技术指标
4.2 检测系统整体架构
4.3 系统开发环境
4.4 系统硬件设计
4.4.1 照明系统
4.4.2 图像采集系统
4.5 系统软件设计
4.5.1 软件需求分析
4.5.2 软件架构设计
4.5.3 软件系统实现
4.6 系统缺陷检测结果
4.7 缺陷检测实验误差原因分析
4.8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61839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印刷品缺陷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汽车仪表盘印刷片缺陷检测关键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安排
2 快速高精度汽车仪表盘图像配准
2.1 图像预处理
2.1.1 自动曝光采集图像
2.1.2 图像去噪
2.2 汽车仪表盘图像特征提取
2.2.1 阈值分割提取前景图像
2.2.2 轮廓几何特征提取
2.3 汽车仪表盘图像特征匹配
2.3.1 余弦距离度量相似性
2.3.2 剔除误匹配特征
2.4 图像配准实验结果分析
2.4.1 配准时效对比实验
2.4.2 配准精度对比实验
2.4.3 配准光照影响对比实验
2.5 本章小结
3 汽车仪表盘图像缺陷检测
3.1 模板差影法提取缺陷
3.2 模板边缘差影法提取缺陷
3.2.1 改进的边缘检测算法
3.2.2 形态学处理
3.2.3 缺陷提取实验结果
3.3 SVM分类汽车仪表盘缺陷
3.3.1 缺陷特征分析
3.3.2 建立缺陷库
3.3.3 缺陷图像特征提取
3.3.4 SVM分类器
3.3.5 缺陷分类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检测系统实现与实验分析
4.1 检测系统设计的技术指标
4.2 检测系统整体架构
4.3 系统开发环境
4.4 系统硬件设计
4.4.1 照明系统
4.4.2 图像采集系统
4.5 系统软件设计
4.5.1 软件需求分析
4.5.2 软件架构设计
4.5.3 软件系统实现
4.6 系统缺陷检测结果
4.7 缺陷检测实验误差原因分析
4.8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61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16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