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汽车悬架减振器换向冲击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2 23:42
  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的主要部件之一,具有减缓冲击、振动的作用。近年来,减振器的冲击、振动、异响问题逐步受到用户、学者的关注。在研究过程中,大都以活塞杆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研究,或者使用建模仿真的手段进行仿真研究。基于液压阻尼原理工作的汽车悬架减振器属于活塞式往复机械运动,因此在行程换向过程中必然存在由于液压冲击和机械惯性等原因引起的冲击。换向冲击对减振器、悬架以及整车性能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以减振器换向冲击性能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模仿真分析和实验分析,确定了减振器换向冲击性能的评价指标并构建了评价体系,旨在完善减振器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并为进一步改进减振器外特性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MESim平台建立了减振器换向过程的液压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减振器换向冲击性能的仿真研究和结果分析。(2)采用三角波波形作为试验激励,提出了减振器换向冲击性能的试验方法,构建了台架试验系统。台架试验结果验证了液压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有效的揭示了减振器换向冲击过程,为建立减振器换向冲击性能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3)采用冲击率、冲击持续时间、... 

【文章来源】:辽宁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减振器换向冲击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减振器换向冲击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减振器换向冲击的特性分析
    2.1 减振器换向冲击过程分析
        2.1.1 减振器的换向过程
        2.1.2 减振器换向冲击机理
    2.2 减振器阻尼构件换向冲击特性分析
        2.2.1 活塞总成阻尼特性分析
        2.2.2 底阀总成阻尼特性分析
    2.3 减振器换向冲击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减振器换向冲击的建模与仿真
    3.1 减振器换向冲击仿真模型的建立
        3.1.1 仿真软件AMESim简介
        3.1.2 减振器换向冲击整体模型的建立
        3.1.3 减振器换向冲击子模型的建立
        3.1.4 减振器换向冲击的主要参数设置
    3.2 基于AMESim的减振器仿真结果及分析
        3.2.1 基于正弦激励下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3.2.2 基于三角波激励下的换向冲击仿真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减振器换向冲击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减振器换向冲击试验方案设计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激励选择
        4.1.3 试验参数设置
    4.2 减振器换向冲击试验方法
        4.2.1 仿真试验研究
        4.2.2 实车路面试验研究
        4.2.3 台架试验研究
    4.3 换向冲击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基于正弦激励的换向冲击试验结果及分析
        4.3.2 基于三角波激励的换向冲击试验结果及分析
        4.3.3 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4 减振器换向冲击特性曲线分析
        4.4.1 换向冲击特性曲线宏观分析
        4.4.2 换向冲击特性曲线微观分析
    4.5 减振器换向冲击特性评价指标
        4.5.1 换向冲击率
        4.5.2 冲击振荡次数
        4.5.3 冲击持续时间
        4.5.4 减振器换向冲击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4.6 本章小结
5 减振器换向冲击的优化设计
    5.1 减缓冲击的方法
    5.2 基于改进活塞结构的优化设计
        5.2.1 活塞阀系结构分析
        5.2.2 改进前后的活塞阀系示功特性对比分析
        5.2.3 改进前后的活塞阀系速度特性对比分析
        5.2.4 减缓冲击的原因分析
    5.3 减振器用户端稳定装置的优化设计
        5.3.1 优化前的减振器用户端稳定装置结构分析
        5.3.2 优化后的减振器用户端稳定装置结构分析
        5.3.3 碟簧结构性能分析
        5.3.4 减振器用户端稳定装置性能分析
        5.3.5 减振器用户端稳定装置减缓冲击原因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汽车悬架减振器换向冲击研究综述[J]. 闫丹丹,王天利.  汽车零部件. 2016(10)
[2]液力减振器空程冲击过程的流固耦合仿真与分析[J]. 舒红宇,罗霜,汪明明,陈齐平.  振动与冲击. 2015(21)
[3]车辆油液减振器活塞杆加速度实验与仿真分析[J]. 张亚东,杨礼康,刘淑莲,蔡明龙.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5(03)
[4]基于台架试验的悬架减振器异响辨识研究[J]. 黄海波,李人宪,丁渭平,杨明亮,朱洪林.  振动与冲击. 2015(02)
[5]车辆悬架减震优化设计方法仿真[J]. 蔡萌,顾亮.  计算机仿真. 2014(11)
[6]基于振动时频域特征的气门间隙故障诊断[J]. 李阳龙,王立勇,栾忠权,陈涛.  石油机械. 2014(09)
[7]基于AMESim的液压减振器异响分析与改进研究[J]. 柳文健,丁渭平,杨明亮,邢永虎,吴昱东.  液压与气动. 2014(03)
[8]汽车减振器异响成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 邢永虎,丁渭平,柳文健,吴昱东.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4(03)
[9]AMESim在减振器最佳阻尼匹配中的应用[J]. 彭万万,闫宏伟,纪鹏,宋志强.  汽车实用技术. 2013(12)
[10]减振器异响及阻尼力波动试验[J]. 吴英龙,赵华,张国刚.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3(06)

博士论文
[1]车用动力总成结构振动噪声的虚拟预测与分析技术研究[D]. 郭磊.浙江大学 2009
[2]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动压反馈式液动冲击器结构设计与动态仿真分析[D]. 王清岩.吉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的减振器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 田雪.辽宁工业大学 2017
[2]基于可变模拟路面的悬架性能分析[D]. 李艾静.辽宁工业大学 2017
[3]汽车减振器异响噪声成因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D]. 黄俞淇.浙江工业大学 2016
[4]汽车液压减振器Rattling异响的产生机理与抗异响设计研究[D]. 戎红俊.西南交通大学 2016
[5]液力减振器结构异响形成过程的流固耦合仿真与分析[D]. 汪明明.重庆大学 2014
[6]高速列车减振器流场与节流阀结构分析[D]. 段艳文.西南交通大学 2014
[7]车用液压减振器性能仿真及设计机理的研究[D]. 柳文键.西南交通大学 2014
[8]基于AMESim双筒充气式减振器建模仿真与优化[D]. 崔泽飞.吉林大学 2014
[9]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仿真分析及其优化设计[D]. 施宇锋.武汉理工大学 2012
[10]汽车双筒式减振器异响的产生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 宋睿.西南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01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201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7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