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器发动机进气量估计方法研究及实验验证
发布时间:2021-05-23 12:54
在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中,增程器发动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空燃比控制直接影响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而进入气缸的空气质量作为空燃比控制的前馈信息,其估计结果的精确程度对空燃比的控制精度具有重要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以及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受充气效率的影响,而充气效率这一参数对于进气系统来说具有时变特性,在发动机的不同工况下具有不同的数值。因此,提高各种工况下充气效率的实时辨识精度是改善进气流量估计效果的有效措施。针对增程器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结构特点,并通过对进气过程中气体动态变化特性的分析建立相应的进气系统模型。在每个工作循环内,发动机转速的变化会导致定步长采样的不均匀性,因此需要在均值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离散化处理,根据转速实时调节采样步长,以实现基于曲轴转角的均匀采样。考虑到进气波动对信号采集的影响,采用移动平均值滤波算法对节气门处进气流量以及进气歧管压力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通过实时滤波消除掉信号的周期波动。针对进气流量估计问题,采用了一种自适应观测器对充气效率进行实时辨识,以获得较准确的进气流量估计结果;为了进一步改善瞬态工况下的估计效果,在...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增程式动力传动系统概述
1.2.1 动力总成介绍
1.2.2 内燃机式增程器介绍
1.3 增程式电动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国内发展现状
1.3.2 国外发展现状
1.4 进气量估计问题研究现状
1.4.1 进气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1.4.2 进气量估计方法研究现状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平台设计
2.1 实验平台结构及组成
2.1.1 发动机和电机介绍
2.1.2 冷却液循环管路搭建
2.1.3 传感器及执行器介绍
2.2 发动机驱动电路设计
2.3 硬件及软件平台介绍
第3章 进气动态分析及进气系统建模
3.1 进气动态分析
3.2 进气模型搭建
3.2.1 进气系统均值模型
3.2.2 模型的离散化处理
3.3 进气模型的验证分析
3.4 进气波动及传感器信号处理
3.4.1 进气波动分析
3.4.2 传感器信号处理
第4章 基于自适应观测器的进气量估计算法及实验验证
4.1 问题描述
4.2 自适应观测器的设计
4.2.1 估计算法的推导
4.2.2 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4.2.3 进气流量估计方法
4.3 算法实现及实验验证
4.3.1 算法的实现
4.3.2 实验验证
第5章 融合MAP自学习算法的进气量估计及实验验证
5.1 问题描述
5.2 MAP自学习算法的设计
5.2.1 双线性插值回归方程的推导
5.2.2 进气流量估计方法
5.3 实验验证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增程式与其他新能源电动车的优劣差异[J]. 顾孜轶,陈荣章. 汽车实用技术. 2019(16)
[2]浅析增程式电动商用汽车发展趋势[J]. 郑传笔,何金涛,张光星,佘志伟,朱基隆,叶明龙. 中国汽车. 2019(05)
[3]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分析及展望[J]. 唐葆君,王翔宇,王彬,吴郧,邹颖,许黄琛,马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4]内燃机式增程器扭转振动的建模与分析[J]. 张立军,阚毅然,孟德建,余卓平. 汽车工程. 2018(09)
[5]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 罗艳托,汤湘华. 国际石油经济. 2018(07)
[6]环境温度对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的试验研究[J]. 解难,胡月昆,杨帆,李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6)
[7]基于小波网络的发动机瞬态工况进气流量动态辨识与预测研究[J]. 宋丹丹,李岳林,解福泉. 车用发动机. 2017(04)
[8]基于CMAC的汽油机瞬态工况进气流量预测研究[J]. 刘宝杰,李岳林,谢安平,龚宏义. 公路与汽运. 2015(06)
[9]电动汽车增程器能量管理策略研究[J]. 贺俊杰,王耀南,申永鹏. 控制工程. 2015(04)
[10]汽油机非线性卡尔曼滤波暂态进气量估计及空燃比控制[J]. 冯煜,焦晓红.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5(04)
博士论文
[1]增程式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运行优化方法研究[D]. 申永鹏.湖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效率优化控制研究[D]. 龙克俊.重庆理工大学 2018
[2]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因素的调研及分析[D]. 朱恺.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器的协调控制与性能优化[D]. 刘汉武.吉林大学 2017
[4]电动汽车增程器控制器研究[D]. 李东江.北京交通大学 2017
[5]汽油发动机基于暂态进气量估计的空燃比控制策略研究[D]. 冯煜.燕山大学 2015
[6]电动车辆两挡行星变速系统换挡过程协调控制研究[D]. 韦含.北京理工大学 2015
[7]发动机暂态进气量估计研究及实验验证[D]. 赵亚楠.燕山大学 2013
[8]汽油机平均值模型的建立及试验研究[D]. 严明.江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02558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增程式动力传动系统概述
1.2.1 动力总成介绍
1.2.2 内燃机式增程器介绍
1.3 增程式电动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国内发展现状
1.3.2 国外发展现状
1.4 进气量估计问题研究现状
1.4.1 进气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1.4.2 进气量估计方法研究现状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平台设计
2.1 实验平台结构及组成
2.1.1 发动机和电机介绍
2.1.2 冷却液循环管路搭建
2.1.3 传感器及执行器介绍
2.2 发动机驱动电路设计
2.3 硬件及软件平台介绍
第3章 进气动态分析及进气系统建模
3.1 进气动态分析
3.2 进气模型搭建
3.2.1 进气系统均值模型
3.2.2 模型的离散化处理
3.3 进气模型的验证分析
3.4 进气波动及传感器信号处理
3.4.1 进气波动分析
3.4.2 传感器信号处理
第4章 基于自适应观测器的进气量估计算法及实验验证
4.1 问题描述
4.2 自适应观测器的设计
4.2.1 估计算法的推导
4.2.2 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4.2.3 进气流量估计方法
4.3 算法实现及实验验证
4.3.1 算法的实现
4.3.2 实验验证
第5章 融合MAP自学习算法的进气量估计及实验验证
5.1 问题描述
5.2 MAP自学习算法的设计
5.2.1 双线性插值回归方程的推导
5.2.2 进气流量估计方法
5.3 实验验证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增程式与其他新能源电动车的优劣差异[J]. 顾孜轶,陈荣章. 汽车实用技术. 2019(16)
[2]浅析增程式电动商用汽车发展趋势[J]. 郑传笔,何金涛,张光星,佘志伟,朱基隆,叶明龙. 中国汽车. 2019(05)
[3]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分析及展望[J]. 唐葆君,王翔宇,王彬,吴郧,邹颖,许黄琛,马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4]内燃机式增程器扭转振动的建模与分析[J]. 张立军,阚毅然,孟德建,余卓平. 汽车工程. 2018(09)
[5]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 罗艳托,汤湘华. 国际石油经济. 2018(07)
[6]环境温度对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的试验研究[J]. 解难,胡月昆,杨帆,李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6)
[7]基于小波网络的发动机瞬态工况进气流量动态辨识与预测研究[J]. 宋丹丹,李岳林,解福泉. 车用发动机. 2017(04)
[8]基于CMAC的汽油机瞬态工况进气流量预测研究[J]. 刘宝杰,李岳林,谢安平,龚宏义. 公路与汽运. 2015(06)
[9]电动汽车增程器能量管理策略研究[J]. 贺俊杰,王耀南,申永鹏. 控制工程. 2015(04)
[10]汽油机非线性卡尔曼滤波暂态进气量估计及空燃比控制[J]. 冯煜,焦晓红.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5(04)
博士论文
[1]增程式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运行优化方法研究[D]. 申永鹏.湖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效率优化控制研究[D]. 龙克俊.重庆理工大学 2018
[2]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因素的调研及分析[D]. 朱恺.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器的协调控制与性能优化[D]. 刘汉武.吉林大学 2017
[4]电动汽车增程器控制器研究[D]. 李东江.北京交通大学 2017
[5]汽油发动机基于暂态进气量估计的空燃比控制策略研究[D]. 冯煜.燕山大学 2015
[6]电动车辆两挡行星变速系统换挡过程协调控制研究[D]. 韦含.北京理工大学 2015
[7]发动机暂态进气量估计研究及实验验证[D]. 赵亚楠.燕山大学 2013
[8]汽油机平均值模型的建立及试验研究[D]. 严明.江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02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20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