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阈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5 17:57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业的先锋,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立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政策、消费、社会等市场环境,针对其存在的产业政策支持不足、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安全质量保障不力、资源能源消耗较高、自有品牌知名度低等主要问题,从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宣传普及、提高安全质量、促进循环利用、打造自有品牌等方面,探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策,由此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37(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市场环境
(一)政策环境
(二)消费环境
(三)社会环境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政策支持不足
1. 研发与生产环节。
2. 购置与使用环节。
(二)宣传普及力度不够
1. 自然环境保护。
2. 能源汽车使用。
(三)安全质量保障不力
1. 新能源汽车车身。
2. 新能源汽车技术。
(四)资源能源消耗较高
1. 资源循环利用较弱。
2. 电池更换速度较快。
(五)自有品牌知名度低
1. 我国品牌知名度低。
2. 国外品牌受众面广。
三、循环经济视野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策支持
1. 研发与生产环节。
2. 购置与使用环节。
(二)推动宣传普及
1. 引导树立环保理念。
2. 形成协同宣教局面。
(三)提高安全质量
1. 提高安全驾驶标准。
2. 提高国家行业标准。
(四)促进循环利用
1. 动力电池循环利用。
2. 二手零件循环利用。
(五)打造自有品牌
1.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2. 极力开拓营销渠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废弃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 王天雅,宋端梅,贺文智,李光明. 上海节能. 2019(10)
[2]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营销机遇与发展战略研究[J]. 章铭,郑锐. 中国商论. 2019(16)
[3]人大代表张雷:强化动力电池安全标准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标准化. 2019(07)
[4]辽宁实施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策略研究[J]. 于学文,张华,梅晰凡.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张远亮. 科技风. 2018(34)
[6]新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 苏鋆珊. 海峡科学. 2016(04)
本文编号:3212634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37(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市场环境
(一)政策环境
(二)消费环境
(三)社会环境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政策支持不足
1. 研发与生产环节。
2. 购置与使用环节。
(二)宣传普及力度不够
1. 自然环境保护。
2. 能源汽车使用。
(三)安全质量保障不力
1. 新能源汽车车身。
2. 新能源汽车技术。
(四)资源能源消耗较高
1. 资源循环利用较弱。
2. 电池更换速度较快。
(五)自有品牌知名度低
1. 我国品牌知名度低。
2. 国外品牌受众面广。
三、循环经济视野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策支持
1. 研发与生产环节。
2. 购置与使用环节。
(二)推动宣传普及
1. 引导树立环保理念。
2. 形成协同宣教局面。
(三)提高安全质量
1. 提高安全驾驶标准。
2. 提高国家行业标准。
(四)促进循环利用
1. 动力电池循环利用。
2. 二手零件循环利用。
(五)打造自有品牌
1.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2. 极力开拓营销渠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废弃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 王天雅,宋端梅,贺文智,李光明. 上海节能. 2019(10)
[2]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营销机遇与发展战略研究[J]. 章铭,郑锐. 中国商论. 2019(16)
[3]人大代表张雷:强化动力电池安全标准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标准化. 2019(07)
[4]辽宁实施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策略研究[J]. 于学文,张华,梅晰凡.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张远亮. 科技风. 2018(34)
[6]新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 苏鋆珊. 海峡科学. 2016(04)
本文编号:3212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21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