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电池液流冷却热传输强化与协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9 22:41
  高效精细化电池温控解决方案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和热安全的重要保障。不断融合与创新的液流循环热管理、制冷剂直接冷暖、应急蒸发超冷、复合集成一体化等技术是促进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热传输强化、热安全保障与多系统集成热管理的协同发展的需要。为此,通过电池液流冷却热传输强化与协同研究,探究动力电池热管理增效及基础热力系统交互联控机制,力求通过热流传递与能量转换等过程协同调控,综合统筹多变复杂工况下多热力系统热管理和热安全的需求,实现电动汽车整车能源高效利用和精准管控,推动电动汽车高安全化、高可靠性、低能耗率和高舒适性科技进步成。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U1864213和No.51376080)的资助下,结合高效精细化动力电池温控系统散热设备元件构型拓展优化和多热力系统液流传输过程集成热管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电池液流冷却热传输强化与协同研究。为了全面评价多变复杂行车工况下热管理过程温控性,利用动态工况电池热管理协同仿真方法构建了一维车辆动力系统模型,三维动力电池单体电热模型和三维动力电池模组热流传输模型。通过热力系统子模型间数据嵌接,实现了复杂多变整车行驶工况下,电机/电池/电控单...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电池液流冷却热传输强化与协同研究


宝马i系直冷电池蒸发板结构示意图

直冷,热传输,电池,结构示意图


理系统主要由电池舱体结构 26,高低压阀门,电池舱体 24 和保温层 22 共同组成[ 50]。电池制冷剂流经冷凝器再形成过冷液体最终流回流循环利用,该方案提出冷凝器布置位置应量化设计。该系统可以保证从空调侧回来的正常工作的温度阈值 45℃,此时,电池舱 绕直浸式电池热管理结构温控性展开研究,结发温度相近,具有良好的温降性和温均性,外也指出结构的密封性提升与保证是防止电上梳理可知,涉及适用于电池热管理的蒸发,结合车辆行驶复杂状况提升蒸发器流动性

协同方式,风冷,结构示意图,电池


图 1.4 电池风冷传热协同方式结构示意图Fig. 1.4 Battery air cooling synergetic method图 1.5 电池液流传热协同方式结构示意图Fig.1.5 Battery liquid cooling synergetic metho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热力系统集成仿真试验方法[J]. 王国华,高青,张天时.  汽车工程学报. 2018(03)
[2]纯电动汽车冷媒直冷夏季热管理系统性能模拟[J]. 张聪哲,叶芳,郭航,马重芳.  应用能源技术. 2018(04)
[3]高温气体与过冷液直接接触凝结制冷循环的性能分析[J]. 宁静红,刘圣春.  化工学报. 2018(04)
[4]热泵辅助冷却电池热管理设计及其作用分析[J]. 张天时,高青,王国华,闫振敏,宋薇,闫玉英.  太阳能学报. 2018(03)
[5]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应用研究[J]. 陈雪峰,叶梅娇,汪孟瑛.  制冷与空调. 2018(01)
[6]混流集成式电池组热管理温均特性增效仿真[J]. 王炎,高青,王国华,张天时,苑盟.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05)
[7]并联式汽车空调系统的试验研究[J]. 段胜利,黄国强.  制冷与空调. 2017(05)
[8]动力电池组扁管束液流热管理增效[J]. 张天时,宋东鉴,高青,王国华,周萌,闫玉英.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7(04)
[9]建立我国电动汽车安全体系的九大建议[J].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课题组,欧阳明高,王秉刚,杜玖玉.  时代汽车. 2016(08)
[10]轨道车辆变频空调节能试验及舒适性研究[J]. 王钊,魏婉娜,陈亮.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6(01)

博士论文
[1]热管理系统散热冷却建模及电池组温均控制策略研究[D]. 王国华.吉林大学 2017
[2]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及其预测模型研究[D]. 冀翠莲.山东大学 2016
[3]基于固液相变传热介质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研究[D]. 饶中浩.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矩形细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 常威.山东大学 2012
[5]微加热器表面微尺度沸腾特性及基于Gibbs自由能的成核热力学分析[D]. 陈钢.上海交通大学 2011
[6]卧式螺旋管内临界热流密度特性及其流体模化方法研究[D]. 陈常念.山东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组液气复合冷却结构设计与散热分析[D]. 皇献清.重庆交通大学 2018
[2]纯电动汽车多热力系统耦合动力舱集成分析[D]. 崔程玮.吉林大学 2017
[3]动力电池热行为及其过热性分析[D]. 薛宁.吉林大学 2017
[4]换热器特征结构设计及其拓展模拟方法研究[D]. 任庆鑫.吉林大学 2017
[5]动力型热管内R134a流动沸腾过程的特性研究[D]. 李晓花.青岛大学 2016
[6]基于纳米阵列的非均匀润湿性表面构建及其结露和结霜特性研究[D]. 安力佳.东南大学 2016
[7]FSEC电动赛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D]. 黎英.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8]基于空调系统的交变式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研究[D]. 吴克麟.北京理工大学 2016
[9]纯电动汽车两挡AMT动力匹配及性能研究[D]. 郭文剑.湖南大学 2016
[10]纯电动客车热泵型空调系统性能优化研究[D]. 薛志强.华南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91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291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